[发明专利]一种功率传输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78253.8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2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董渊;程剑涛;王云松;黄建刚;吴传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传输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传输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电荷泵、稳压模块和负载;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电荷泵的第一端连接,电荷泵的第二端与电压输出端连接,负载的一端与电压输出端连接,负载的另一端接地连接,稳压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节点连接,稳压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节点连接,稳压模块的第三端接地连接,其中,第一连接节点为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电压输出端的连接节点,第二连接节点为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电荷泵的第一端的连接节点;稳压模块用于使电压输出端的电压稳定输出。该功率传输电路是一种可以使电压稳定输出的功率传输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功率传输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N型功率传输电路作为集成电路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模块,广泛应用于功率传输电路、过压保护器和电源管理芯片中,N型功率传输电路通过NMOS功率管的漏源端传输能量,通过电荷泵模块抬升NMOS管的栅端电压,使其工作于线性区,以减小功率管上的传输损耗;当发生输入电压过压等异常状况时,关闭电荷泵,以使NMOS管的栅端电压被拉低,使其工作于截止区,此时关断了能量传输,起到了保护后级电路的作用,其中,NMOS管具有功率密度大、电源抑制比强和版图面积小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图1所示,该电路正常工作时,输入电压Vin通过NMOS管MN1后的输出电压为Vout,电荷泵用于将Vout升压至VG1=2Vout,VG1即NMOS管MN1的栅极电压,进而NMOS管MN1的栅源电压VGSMN1=VG1-Vout=Vout,NMOS管工作于线性区,Vout=Vin-I负载*RMN1,实现了Vin端到Vout端的能量传输。当芯片发生输入过压保护等异常时,通过CTR信号将VG1下拉为0,NMOS管MN1工作于截止区,能量传输被隔断,以达到保护Vout端电路的作用。
但是,传统的功率传输电路在正常工作时,Vout≈Vin,这使得Vin变化时,Vout下系统负载的电源也会发生变化,这会导致Vout电源下电路的稳定性较差,且对电源抑制比要求较高,增加了系统电路的设计难度,另外当Vin接近保护电压Vinmax时,功率传输电路正常工作,此时虽然Vin没有达到保护点,但是长时间在接近于Vinmax的电压下工作,会对Vout下的系统负载电路造成器件损坏,使电路可靠性变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传输电路,该功率传输电路是一种可以使电压稳定输出的功率传输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功率传输电路,所述功率传输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电荷泵、稳压模块和负载;
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电荷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荷泵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载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载的另一端接地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节点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节点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三端接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电压输出端的连接节点,所述第二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电荷泵的第一端的连接节点;
所述稳压模块用于使所述电压输出端的电压稳定输出。
优选的,在上述功率传输电路中,所述功率传输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8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