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热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0973.8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9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沈学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澳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643 | 分类号: | D06M15/643;D06M11/76;D06M11/79;D06M11/74;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32304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马丽丽<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浮液 有机硅树脂溶液 耐热纤维织物 纤维织物样品 混合分散液 超声分散 混合物 纳米二氧化硅 得到混合物 化学稳定性 棉织物样品 纳米碳酸钡 二浸二轧 隔热性能 无水乙醇 纤维织物 乙醇清洗 晾干 碳纤维 烘干 焙烘 浸轧 制备 浸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热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重量为30~45份的纳米碳酸钡、20~30份的纳米二氧化硅、5~15份的碳纤维混合,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30~40min,得到混合物悬浮液;(2)向上述混合物悬浮液中加入有机硅树脂溶液,超声分散处理1~2h,得到混合分散液,其中,所述混合物悬浮液与所述有机硅树脂溶液的体积之比为1~5:1;(3)将纤维织物样品用乙醇清洗,晾干后浸泡在上述混合分散液中,利用“二浸二轧”工艺对纤维织物样品进行整理,浸轧后的棉织物样品在75~85℃下烘干30~40min,最后在135~145℃下焙烘3~8min,即得耐热纤维织物。本发明中的纤维织物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而且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热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热阻强反射节能型涂层织物是指将同时具有太阳热反射、太阳热阻隔或相变吸放热功能的涂层涂覆于织物表面,对太阳热辐射具有高反射、强阻隔或吸收作用,从而抑制涂层表面温度上升以降低织物覆盖物内部温度,起到节能和隔热作用的织物,是一种基本不消耗资源就可以实现降温达到节能效果的产品,在纺织行业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如将其制成帐篷,可解决由于受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以及帐篷本身结构与功能上的局限性影响所引起的帐篷内表面均温超出人体所能适应的范围,或者高温恶劣天气引起的帐篷内部温度过高而严重影响休息质量与身心健康的问题;若将其制成衣物,可解决夏季户外工作时强烈的近红外辐射透入皮下组织,引起血液及深部组织的发热以及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淤积而引起昏倒等问题;若将其制成窗帘,可解决夏季太阳照射下室内温度过高的问题。此外,还可根据不同环境和使用要求,将该织物制作成各式各样的隔热用品,如隔热遮阳伞、保温箱以及防寒衣物等。
为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耐热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热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重量为30~45份的纳米碳酸钡、20~30份的纳米二氧化硅、5~15份的碳纤维混合,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30~40min,得到混合物悬浮液;
(2)向上述混合物悬浮液中加入有机硅树脂溶液,超声分散处理1~2h,得到混合分散液,其中,所述混合物悬浮液与所述有机硅树脂溶液的体积之比为1~5:1;
(3)将纤维织物样品用乙醇清洗,晾干后浸泡在上述混合分散液中,利用“二浸二轧”工艺对纤维织物样品进行整理,浸轧后的棉织物样品在75~85℃下烘干30~40min,最后在135~145℃下焙烘3~8min,即得耐热纤维织物。
优选的,上述步骤(1)中,所述纳米碳酸钡为35~40份,所述纳米二氧化硅为22~25份,所述碳纤维为8~12份。
优选的,上述步骤(1)中,所述混合物悬浮液的浓度为5~10g/L。
优选的,上述步骤(2)中,所述混合物悬浮液与所述有机硅树脂溶液的体积之比为2~4:1。
优选的,所述混合物悬浮液与所述有机硅树脂溶液的体积之比为3:1。
优选的,上述步骤(3)中,所述纤维织物为有机纤维织物、玻璃纤维织物或棉纤维织物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的纤维织物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而且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澳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澳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09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