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车库智能LED照明控制及能耗监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1153.0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2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奕;方徐根;杨敏;胡前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建科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车库 智能调光 智能集成 灯管 能耗监测系统 微波探测器 后台软件 控制信号 识别信号 智能 灯管使用寿命 远程访问控制 操作平台 工程实施 逻辑计算 模块接收 人机交互 探测车辆 系统综合 应用程序 照度 行进 互联网 通讯 网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车库智能LED照明控制及能耗监测系统和方法。本发明的地下车库智能LED照明控制及能耗监测系统包括微波探测器、智能调光模块、智能集成灯管和后台软件,所述微波探测器探测车辆或者人员行进动态并发出识别信号;所述智能调光模块接收识别信号进行逻辑计算,并向智能集成灯管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智能集成灯管接收智能调光模块发出的控制信号,自动调节灯管的照度;所述后台软件实现人机交互,其运行在应用程序APP或WINDDOWS操作平台上,通过网络和智能调光模块进行连接和通讯,支持互联网远程访问控制。本发明的系统综合成本低,工程实施简单,适合新建地下车库和既有地下车库;智能集成灯管使用寿命提高达3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ED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IoT技术的地下车库智能LED照明控制及能耗监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目前各类建筑基本都有配套的地下停车场。由于这些地下停车场具有面积大、楼层低、各种设备管道密集、自然采光效果差等特性,需要有大量的长期照明设备。现有的地下车库照明系统以24小时T8节能灯照明为主,采用人工控制,通常采用全天候开启、分时段开启或隔灯开启的方式。
由于各出入口与行车路线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很难用简单的强电控制方式实现停车场内部照明的自动控制,通常只能采用连续照明方式。为节省电费,管理人员通常采用分时段开启或隔灯开启的方式,减少照明设备开启的时间或数量,这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而且会带来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隐患。尽管有些地下车库在某些特殊区域选用无线网络、声控或红外线感应的方式来进行照明控制,但是由于现场安装工作量大、网络配置难度高、调试工作量大和误报率高等问题的存在,造成系统成本高,且无法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和节能效益效果。
地下车库作为停放车辆的场所,无使用车辆需求时,无需保持良好的照明效果,只需确保视频监控的照度即可。而现实生活中,照明的使用需求主要用在车辆进出或人员走动的时间,大多数时间的照明都属于“无效照明”。而这些“无效照明”造成了大量的电能浪费,增加了物业公司的经济负担,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所以,在地下车库中实行“按需照明”,“节能照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开发一种地下车库无线智能LED照明控制及能耗监测系统,兼顾“照明体验”实现“按需照明”的控制方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地下车库照明控制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IoT技术的地下车库无线智能LED照明控制及能耗监测系统,其充分利用IoT技术、模糊控制技术、LED调光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等前沿技术,以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暗的功能,兼顾“照明体验”实现“按需照明”,达到地下车库照明的高效节能控制;同时能有效降低灯管的工作电流,提高智能集成灯管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地下车库智能LED照明控制及能耗监测系统,包括微波探测器、智能调光模块、智能集成灯管和后台软件,
所述微波探测器探测车辆或者人员行进动态并发出识别信号;所述智能调光模块接收识别信号进行逻辑计算,并向智能集成灯管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智能集成灯管接收智能调光模块发出的控制信号,自动调节灯管的照度;
所述的后台软件实现人机交互,其运行在应用程序APP或WINDDOWS操作平台上,通过网络和智能调光模块进行连接和通讯,支持互联网远程访问控制。
微波探测器、智能调光模块、智能集成灯管通过IoT实现自动组网。一个智能调光模块可同时实现多个微波探测器、智能集成灯管的组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的微波探测器包括微波探测模块、控制芯片、第一IoT无线通讯模块和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的第一电源模块给微波探测模块、控制芯片和第一IoT无线通讯模块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科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建科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11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