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曼光谱编码的液相生物芯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1491.4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6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何永红;谢鲁源;陈雪静;王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芯片 拉曼光谱 检测 检测结果 表面增强拉曼 临床疾病诊断 纳米金属颗粒 生物分子分析 荧光编码微球 荧光探针分子 荧光显微成像 定性分析 混合物反应 定量分析 解码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曼光谱编码的液相生物芯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检测方法步骤如下:载体与荧光探针分子反应后,与纳米金属颗粒进行连接,得到具有拉曼增强效果的表面增强拉曼载体,随后与拉曼待测分子的混合物反应制备拉曼光谱编码的液相生物芯片,通过拉曼光谱对所述液相生物芯片的定性分析,得到所述拉曼待测分子种类的检测结果,通过荧光显微成像对所述液相生物芯片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所述拉曼待测分子数量的检测结果。该发明具备已有基于荧光编码微球的液相生物芯片的检测方法优点,而且从根本上就消除了已有液相生物芯片的解码准确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在生物分子分析和临床疾病诊断等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检测领域,主要是涉及一种液相生物芯片的检测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液相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集荧光编码微球、流式细胞术、激光检测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新型生物分子高通量技术,它主要是以不同种类的荧光编码微球作为载体进行杂交反应和信号检测,通常多以多色流式细胞仪作为解码和检测平台,通过把芯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结合到一起,在液相反应体系中实现核酸、蛋白质等多种生物分子的检测。液相芯片技术解决了固态微阵列芯片反应速率慢、重复性及灵活性差等问题,和其他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相比,液相生物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多指标联合检测、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线性范围宽、反应快速、重复性好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
目前已知的商用主流液相生物芯片技术通过在微球表面接不同种类的有机荧光染料或在微球中包裹不同的荧光量子点来形成荧光编码微球。然后在荧光编码微球表面结合上探针分子,在液相环境中与被标记的待测分子进行杂交反应。选用两种不同波长照射微球,一个波长用于激发荧光编码微球的荧光来进行分类,做定性分析,一个波长用来确定荧光编码微球的强度,从而确定待测分子的数量,做定量分析。虽然通过双色激光的同时检测,可以确定被结合的生物分子的种类和数量,但是荧光编码微球的液相生物芯片的
解码准确性和稳定性差。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曼光谱编码的液相生物芯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从而克服荧光编码微球的液相生物芯片解码准确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曼光谱编码的液相生物芯片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的步骤:
I.载体与荧光探针分子反应后,与纳米金属颗粒进行连接,得到具有拉曼增强效果的表面增强拉曼载体,随后与拉曼待测分子的混合物反应制备拉曼光谱编码的液相生物芯片,
Ⅱ.通过拉曼光谱对所述液相生物芯片的定性分析,得到所述拉曼待测分子种类的检测结果,
Ⅲ.通过荧光显微成像对所述液相生物芯片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所述拉曼待测分子数量的检测结果。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相生物芯片是基于表面增强拉曼的基础上、基于微米尺度的反应载体的表面拉曼增强基底。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曼增强探针分子的载体为微片。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微片为透明固体片状无毒材料,且在整个分子检测过程中除在微片表面能够修饰上探针分子以外不发生任何反应。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阴离子聚合物修饰在所述金属纳米颗粒表面,使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带上负电位,将含有大量氨基的阳离子聚合物修饰在所述微片表面,使所述微片带上正电位,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与所述微片在液相反应环境中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得到具有拉曼增强作用的基底物质微片-金纳米颗粒。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不同种荧光探针分子的载体之间拉曼待测分子种类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1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