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WLAN mesh安全接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83254.1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7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哲;杨晨;蒋鑫;王磊;成毅;杨剑波;王洪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6 | 分类号: | H04L9/06;H04L29/06;H04L29/08;H04W12/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wlan mesh 安全 接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WLAN mesh安全接入方法,包括:入网用户发出入网请求;打包数据并传送给mesh核心;mesh核心采用IPC进程通信将打包数据发生给内核链;内核链存储mesh核心发送的打包数据,进行验证;调用WiFi驱动模块,将认证信息加密存储在公共分类账;采用P2P技术将公共分类账内区块链记载的信息广播给公有链的每一节点。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安全可靠、接入安全验证和信息共享加密等优点,在无线局域网接入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局域网接入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WLAN mesh安全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以其可移动性、使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在WLAN mesh(无线局域网网状)网络中,Mesh AP节点以无线方式连接,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多跳转发,使得mesh网络更易受主动入侵、被动窃听、身份伪造、数据篡改和消息重放等攻击。在改善无线mesh网络中的路由和速度问题的同时,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数据保密性和隐私保护要求的提高,无线mesh网安全问题也成为阻碍mesh网大规模商用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WLAN mesh安全接入方法,通过使用区块链的加密技术将每位申请入网的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数字加密、不可篡改和分布式共识等优点,将所有用户的认证请求作为事务处理,将mesh网络中的所有的认证记录视为公共分类账,并将用户的认证信息按时间先后生成的区块首尾相连接成整条区块链,能够实现对恶意攻击WLAN网络的有效监控,保证用户更安全的接入到WLAN网中。并且本发明也能解决IEEE802.11认证入网过程中需要密钥交付和中心服务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WLAN mesh安全接入方法,包括与入网用户连接的mesh核心,与mesh核心采用IPC进程通信的内核链,与内核链通信连接的WiFi驱动模块,与内核链通信连接的MySQL公共分类账,以及采用P2P技术与MySQL公共分类账连接的公有链。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入网用户提交入网认证请求并填写入网基础信息,同时,采用非对称算法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将所述公钥和入网基础信息打包发送给网络核心,并将所述私钥反馈给入网用户。
步骤S02,所述mesh核心接收入网用户提交入网认证请求,查询无线局域网的路由表,并通过地址解析协议广播发送请求;所述mesh核心采用IPC进程通信将公钥和入网基础信息发生给内核链。
步骤S03,所述内核链存储mesh核心发送的公钥和入网基础信息;入网用户提供私钥,并与内核链存储的公钥进行验证;若所述私钥与公钥匹配,则进入步骤S04,否则,认证失败。
步骤S04,内核链采用Ioctrl socket函数和路由算法调用WiFi驱动模块,实现入网用户无线局域网接入;同时,内核链将接入无线局域网的入网用户的入网基础信息写入MySQL公共分类账中,形成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且首尾依次连接的区块链,并加盖上传至区块链对应的时间戳。
步骤S05,MySQL公共分类账采用P2P技术将MySQL公共分类账内区块链记载的信息发送给公有链的每一节点,实现所有节点存储并保护区块链信息。通过形成区块链,并将信息分布式存储在公有链的各个节点,既能省去传统的中心服务器认证环节,又方便接入的用户更换密钥,有效地阻止非法节点窃听或篡改无线局域网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03中,内核链通过IPC进程通信向mesh核心回应反馈入网用户的身份验证情况;若内核链接受并通过公钥与私钥验证,则确认入网用户的节点为合法性,否则,不允许入网用户接入无线局域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32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