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低温电缆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6218.0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0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郑光远;郑光泽;彭纪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嘉泽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11/00;C08L27/06;C08L23/28;C08K13/02;C08K3/30;C08K5/098;C08K3/04;H01B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低温电缆 护套层 耐低温 电缆 自发热材料 缆芯 生产工艺 硅橡胶 黏合剂 三氧化二锑粉 氯化聚乙烯 耐低温性能 防氧化剂 抗寒性能 氯丁橡胶 使用寿命 活性剂 硫化剂 重量份 自发热 升高 外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低温电缆,包括缆芯以及包裹在缆芯外部的耐低温护套层,其中耐低温护套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耐低温硅橡胶30‑50份、氯丁橡胶25‑35份、PVC树脂25‑35份、氯化聚乙烯8‑12份、自发热材料12‑16份、三氧化二锑粉3‑5份、活性剂1‑3份、硫化剂1‑3份、防氧化剂1‑3份、黏合剂1‑3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耐低温电缆的生产工艺。本发明能够改善了该电缆的耐低温性能,通过自发热材料的添加,能够使护套层自发热,从而升高电缆周围的温度,有效提高了电缆的抗寒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低温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由于我国地域广袤,有着许多高寒地区,而在此区域内,由于普通电缆的耐低温能力不足,在使用时,大大降低了其的使用寿命,制约着此类地区的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耐低温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低温电缆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低温电缆,包括缆芯以及包裹在缆芯外部的耐低温护套层,其中耐低温护套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耐低温硅橡胶30-50份、氯丁橡胶25-35份、PVC树脂25-35份、氯化聚乙烯8-12份、自发热材料12-16份、三氧化二锑粉3-5份、活性剂1-3份、硫化剂1-3份、防氧化剂1-3份、黏合剂1-3份。
优选的,耐低温硅橡胶、氯丁橡胶、PVC树脂的重量比为35-45:28-32:28-32。
优选的,氯化聚乙烯、自发热材料、三氧化二锑粉的重量比为9-11:13-15:3.5-4.5。
优选的,活性剂、硫化剂、防氧化剂、黏合剂的重量比为1.5-2.5:1.5-2.5:1.5-2.5:1.5-2.5。
优选的,其中耐低温护套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耐低温硅橡胶35-45份、氯丁橡胶28-32份、PVC树脂28-32份、氯化聚乙烯9-11份、自发热材料13-15份、三氧化二锑粉3.5-4.5份、活性剂1.5-2.5份、硫化剂1.5-2.5份、防氧化剂1.5-2.5份、黏合剂1.5-2.5份。
优选的,其中耐低温护套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耐低温硅橡胶40份、氯丁橡胶30份、PVC树脂30份、氯化聚乙烯10份、自发热材料14份、三氧化二锑粉4份、活性剂2份、硫化剂2份、防氧化剂2份、黏合剂2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低温电缆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称取耐低温硅橡胶、氯丁橡胶以及PVC树脂同时置于密炼机内,将密炼机内温度升高至120-140摄氏度,在密炼机内对上述原料进行混炼,且混炼时间为20-30min,完成后,过滤出熔液内的杂质;
S2、待S1处理完成后,再次向密炼机内添加氯化聚乙烯、自发热材料以及三氧化二锑粉,在同等温度下再次混合12-16min,在此过程中,需向其中缓慢均匀的添加活性剂、硫化剂以及防氧化剂,待其完成密炼后,将温度降低至60-80摄氏度,再次向其中均匀添加黏合剂,均匀混合3-5min,完成后,静置5-9min,形成混合物,备用;
S3、根据需求选取缆芯,并在缆芯外表面喷涂一层绝缘胶,在喷涂后的电缆置于150-170摄氏度的条件下,并将S2中形成的混合物塑封在缆芯外表面,从而在缆芯外侧形成耐低温护套层;
S4、当S3中的耐低温护套层干燥后,利用仪器检测其表面的密封性能,能够避免在使用时发生漏电,完成后,在耐低温护套层上油墨喷字后,即得到耐低温电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嘉泽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嘉泽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6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减震泡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老化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