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PC前端相机架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6643.X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6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若尔玛余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若尔玛余胜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 摄像机 水平距离 俯角 人脸遮挡 五官 平行 变形 架设 相机 镜头 拍摄 | ||
本发明公开了IPC前端相机架设方法,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在4.5‑10米之间,并且摄像机到人脸的俯角在10°到15°之间,假定人脸的高度为1.7米;因此,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为4.5米时,摄像机的高度应当在2.5‑2.9米之间;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为10米时,摄像机的高度应当在3.5‑4.4米之间。如果俯角太小,比如镜头平行于人脸,会造成人脸遮挡严重;如果俯角太大,会造成拍摄的五官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具体涉及IPC前端相机架设方法。
背景技术
人像大数据系统采用高效的人脸检测定位及识别比对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公安侦查人员快速识别辨别特定人员真实身份,把过去人工排查海量的视频图像资源比对需求变成现实,从而有效的为公安视频侦查、治安管理、刑侦立案等工作提供实战上的有效帮助和解决方法。第二可帮助公安侦查人员办案时候追查和通缉,真正从打变为防,能够极大的减少警力资源浪费和事故发生概率。因此,对其前端人脸识别摄像头的安装需要提供有效的安装实现全面抓拍,IPC前端相机主要作用是获取的高质量的正脸图片,避免人员前后通过导致人脸出现遮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IPC前端相机主要作用是获取的高质量的正脸图片,避免人员前后通过导致人脸出现遮挡、以及镜头畸变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IPC前端相机架设方法,摄像机安装在通道的正前方,摄像机采用吊装或者横臂挑出正装;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在4.5-10米之间,摄像机的高度在2.5-2.9米之间;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为10米时,摄像机的高度设置在3.5-4.4米之间;摄像机保持画面水平、抓拍对象处于画面正中,人脸像素至少达到150X150像素以上。为解决上述问题,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在4.5-10米之间,并且摄像机到人脸的俯角在10°到15°之间,假定人脸的高度为1.7米;因此,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为4.5米时,摄像机的高度应当在2.5-2.9米之间;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为10米时,摄像机的高度应当在3.5-4.4米之间。如果俯角太小,比如镜头平行于人脸,会造成人脸遮挡严重;如果俯角太大,会造成拍摄的五官变形。
进一步的,摄像机监控宽度不超过3m。使得捕捉到的人脸大小便于识别。
进一步的,摄像机俯视角度α<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IPC前端相机架设方法,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在4.5-10米之间,并且摄像机到人脸的俯角在10°到15°之间,假定人脸的高度为1.7米;因此,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为4.5米时,摄像机的高度应当在2.5-2.9米之间;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为10米时,摄像机的高度应当在3.5-4.4米之间;如果俯角太小,比如镜头平行于人脸,会造成人脸遮挡严重;如果俯角太大,会造成拍摄的五官变形;
2、本发明IPC前端相机架设方法,相机监控宽度不超过3m,使得捕捉到的人脸大小便于识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本发明IPC前端相机架设方法,摄像机安装在通道的正前方,摄像机采用吊装或者横臂挑出正装;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在4.5-10米之间,摄像机的高度在2.5-2.9米之间;当摄像机与人脸的水平距离为10米时,摄像机的高度设置在3.5-4.4米之间;摄像机保持画面水平、抓拍对象处于画面正中,人脸像素至少达到150X150像素以上;相机监控宽度不超过3m,摄像机俯视角度α<15°。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若尔玛余胜,未经若尔玛余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66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脸识别系统曝光光亮补偿方法
- 下一篇:基于合成技术的人群人脸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