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联络巷道快速密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87350.3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9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猛;张斌;王鹏;高函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12 | 分类号: | E21F17/12;E21F17/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联络 巷道 快速 密闭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井下联络巷道快速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气囊,所述主体气囊的首尾两端连接形成封闭结构,在所述封闭结构的内侧设置有风堵布,且在所述主体气囊的内部设置有多根碳纤维骨架,所述主体气囊连接有井下压风充气装置,所述井下压风充气装置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通过胶皮管连通所述主体气囊,在胶皮管上安装有抽气泵及阀门;
所述风堵布通过拉链与主体气囊连接;
所述碳纤维骨架为六根,绑扎成米形结构;
将所述主体气囊沿着巷道断面对称放置好,将所述井下压风充气装置与主体气囊连接,打开阀门,对主体气囊快速充气,并检查是否漏气,且在充气过程中,边充气边调整主体气囊,同时,推开碳纤维骨架,以支撑主体气囊,使得主体气囊与巷道墙壁紧密贴合;
所述碳纤维骨架上均套设有塑料保护套,使风堵布和碳纤维骨架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联络巷道快速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胶皮管上还设置有压力补偿装置,所述压力补偿装置包括隔爆外箱,所述隔爆外箱内部设置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胶皮管,所述连接管道中部设置有气动调节阀,在所述气动调节阀两侧的连接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气压计和第二气压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联络巷道快速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调节阀两侧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通过丝扣接口与连接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气压计和第二气压计分别安装于所述三通管的第三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联络巷道快速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气囊由橡胶制成,所述风堵布由玻璃纤维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联络巷道快速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的外侧对称分布两个充气嘴,通过所述充气嘴对所述主体气囊同时充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井下联络巷道快速密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嘴采用全铜材质,其内部设置有进气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联络巷道快速密闭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在需要调节风量的巷道,确定安装地点,将安装地点设置在顶底板良好处; 步骤二:在安装地点前后5-10米范围支护良好; 步骤三:将胶皮管置于巷道中,开启抽气泵及阀门,将巷道中空气抽入储气罐中,待装满所述储气罐,关闭抽气泵及阀门; 步骤四:将所述主体气囊沿着巷道断面对称放置好,将所述井下压风充气装置与主体气囊连接,打开阀门,对主体气囊快速充气,并检查是否漏气,且在充气过程中,边充气边调整主体气囊,同时,推开碳纤维骨架,以支撑主体气囊,使得主体气囊与巷道墙壁紧密贴合; 步骤五:在主体气囊充气完毕之前,拉上拉链,使主体气囊与碳纤维骨架紧密闭合,形成封闭的墙体结构; 步骤六:在不需要调节风量时,拉开拉链,将碳纤维骨架与主体气囊分离,收起碳纤维骨架,并将装置各部分拆卸,移送至需要调节风量的巷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73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向连接固定装置及道岔机结构
- 下一篇:一种能直接显示隧道围岩收敛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