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87821.0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3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吴芳芳;章祯;张金风;许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结构 导光板 光源 电路板 背光模组 第一区域 灯条 光线反射 显示装置 入光面 导光板入光面 比例差异 第二区域 光线入射 间隔设置 入射 正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设置于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灯条,灯条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电路板上的间隔设置的多个光源,导光板的入光面包括与多个光源正对的多个第一区域、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光学结构,用于使得相应的光源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光线入射至导光板内部,一部分光线反射至灯条;电路板上设置有位于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第二光学结构,用于将入射至第二光学结构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的入光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光学结构和第二光学结构的设置,降低不同区域之间的光线比例差异,从而避免hotspot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背光模组中的光源采用LED灯条,LED(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发射角小于180°,在LED的两侧会有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即暗区,在相邻的两颗LED之间会产生暗区重叠的区域,此区域的亮度会明显低于LED光线能够照射到的区域,人眼观察会有明暗相间的亮暗斑。此现象即为hotspot(亮点)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避免hotspot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设置于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间隔设置的多个光源,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包括与多个所述光源正对的多个第一区域、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二区域,
每个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光学结构,用于使得相应的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光线入射至所述导光板内部,一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灯条;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光源之间的第二光学结构,用于将入射至所述第二光学结构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包括扩散层,使得入射至所述第二光学结构的光线发散。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为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散射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包括LED灯和包覆于所述LED灯外部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使得入射至所述光源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的反射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学结构为覆盖部分所述第一区域的金属膜层,或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金属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粒子通过溅射工艺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膜层或所述金属粒子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为所述第一区域面积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内部具有气泡的透明填充物。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填充物的材料为PET、PMMA或MS。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设置,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使得光线发散的网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和所述第二光学结构的设置,降低不同区域之间的光线比例差异,从而避免hotspot现象。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灯条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板结构示意图一;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板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78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光组件和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带孔结构的导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