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盲去模糊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88506.X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4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思杰;岳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G06K9/62;G06N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媛媛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模糊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盲去模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阶段:对图像数据预处理,创建新的模型或者读入先前训练的模型;
步骤2,训练阶段:利用步骤1的模型,将模糊图像和清晰图像传入生成器网络、鉴别器网络以及特征提取网络中迭代训练,具体的训练步骤包括:
(1)将模糊图像B传入生成器网络B2A中并生成近似清晰图像FakeA,将清晰图像A传入生成器网络A2B中并生成近似模糊图像FakeB,将清晰图像A和近似模糊图像FakeB分别传入特征提取网络N1中得到清晰图像A的特征层FeatureA和近似模糊图像FakeB特征层FeatureFakeB,将模糊图像B和近似清晰图像FakeA分别传入特征提取网络N2中得到模糊图像B的特征层FeatureB和近似清晰图像FakeA的特征层FeatureFakeA;
(2)计算特征层FeatureA和特征层FeatureFakeB的特征相似度1,计算特征层FeatureB和特征层FeatureFakeA的特征相似度2;
(3)将近似清晰图像FakeA传入生成器A2B中得到相似模糊图像SimilarB,将近似模糊图像FakeB传入生成器B2A中得到相似清晰图像SimilarA;利用鉴别器DA鉴别近似清晰图像FakeA是否足够清晰,输出二维矩阵DFakeA;利用鉴别器DB鉴别近似模糊图像FakeB是否足够模糊,输出二维矩阵DFakeB;对清晰图像A和相似清晰图像SimilarA进行相似度比对,对模糊图像B和相似模糊图像SimilarB进行相似度比对;
步骤3,优化阶段:通过反向优化使生成器网络输出结果逐步逼近清晰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盲去模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数据预处理时,对图像进行缩放变为固定像素尺寸256*2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盲去模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模糊图像和清晰图像并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盲去模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特征相似度1的计算公式如下:
特征相似度2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fea表示特征层的尺寸,四个特征层FeatureA、FeatureFakeB、FeatureB和FeatureFakeA的尺寸相同;FeatureAx,y、FeatureFakeBx,y、FeatureBx,y、FeatureFakeAx,y分别表示特征层FeatureA、特征层FeatureFakeB、特征层FeatureB、特征层FeatureFakeA在坐标(x,y)处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盲去模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生成器A2B与生成器B2A的总目标函数为:
lossG=lossGA2B+lossGB2A+losscycA+losscycB
其中,
rdis表示二维矩阵的尺寸,二维矩阵DFakeB与DFakeA的尺寸相同,rpic表示图像的尺寸,图像A、图像B、图像SimilarA和图像SimilarB的尺寸相同;DFakeAx,y、DFakeBx,y分别表示二维矩阵DFakeB与DFakeA在坐标(x,y)处的值;Ax,y、SimilarAx,y、Bx,y、SimilarBx,y分别表示清晰图像A、相似清晰图像SimilarA、模糊图像B和相似模糊图像SimilarB在坐标(x,y)处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850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