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纹紧固组件及螺纹紧固件的到位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0268.6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3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宗晓波;陈岳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5/02 | 分类号: | F16B5/02;F16B37/04;G01B2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紧固 组件 到位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纹紧固件的到位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螺纹紧固件与对接的螺纹连接孔螺合连接以实现紧固连接两零部件;在螺合连接之前,于所述螺纹连接孔的内壁上设置一凸点;在螺合连接过程中,获取所述螺纹紧固件从所述凸点至设定扭矩之间的旋转角度值;以及将所得到的旋转角度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若所述旋转角度值小于所述设定值,则表明所述螺纹紧固件紧固不到位并进行报警提示。本发明获取螺纹紧固件在凸点至设定扭矩之间所经过的角度,根据该角度来判断螺纹紧固件是否紧固到位,可及时发现螺纹紧固件紧固不到位的现象,并及时进行报警提示,省去了人工检查的步骤,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检具成本,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连接检测领域,特指一种螺纹紧固组件及螺纹紧固件的到位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螺栓作为常见的连接件,通常用来紧固连接两零部件。如图1所示,第一零部件11和第二零部件12通过螺栓13紧固连接,结合图2所示,在第一零部件11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孔111,在第二零部件12上设置有通孔121,将通孔121与螺纹连接孔111对齐,将螺栓13从通孔121处穿过并与螺纹连接孔111螺合连接,在通孔121处还套设有衬套14,螺栓13穿过衬套14再于螺纹连接孔111螺合连接。螺栓13的螺合过程请参见图3和图4所示,螺栓13的螺杆部分与螺纹连接孔111相配合,且螺杆有部分从螺纹连接孔111处伸出,在图3和图4所示实例中,该螺栓13为台阶螺栓,台阶螺栓上设有直径大于螺杆的部分,该部分置于衬套14内,螺栓13紧固到位后,螺栓13的螺栓头贴在衬套的外侧。在判断螺栓13是否紧固到位,通常是采用设定扭矩的方式,将螺栓13拧至设定扭矩即认为该螺栓13已紧固到位。结合图5所示,显示了螺栓13螺合过程中的扭矩曲线图,在A1位置处的扭矩微变是由螺栓13与螺纹连接孔111刚开始螺合而产生的,在A2位置处的扭矩是螺栓13拧至设定扭矩处产生的,该图5显示为螺栓紧固到位过程中扭矩的变化。
但是在生产装配时,会产生第一零部件11的螺纹连接孔111与第二零部件12的通孔121为同轴对齐的情况,如图6和图7所示,在螺纹连接孔111和通孔121未同轴时,该螺栓13在拧入过程中会偏位,即使达到了设定扭矩,该螺栓13与通孔121之间会形成有间隙15,且螺栓13的螺杆部分与螺纹连接孔111非对中螺合,这样的装配实际是错误的,螺栓13处于未到位的状态,但由于扭矩已达到设定扭矩,故而该现象在生产装配时不易被发现。如图8所示,显示了螺栓未到位状态下螺合过程中的扭矩曲线图,其中在A1位置处的扭矩微变是由螺栓13与螺纹连接孔111刚开始螺合而产生的,在A3位置处的扭矩是螺栓13拧至设定扭矩处产生的,配合图5所示,在螺栓13偏位情况下,其设定扭矩会提前实现,而此时的螺栓13处于紧固未到位,但根据设定扭矩来紧固螺栓的方法无法发现该情形。现有的做法是由人工进行检查,这样会增加人工成本和检具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螺纹紧固件的到位检测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的通过设定扭矩的方法判断螺栓是否紧固到位存在的无法发现螺栓偏位的现象以及人工检查带来的增加人工成本和检具成本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纹紧固件的到位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螺纹紧固件与对接的螺纹连接孔螺合连接以实现紧固连接两零部件;
在螺合连接之前,于所述螺纹连接孔的内壁上设置一凸点;
在螺合连接过程中,获取所述螺纹紧固件从所述凸点至设定扭矩之间的旋转角度值;以及
将所得到的旋转角度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若所述旋转角度值小于所述设定值,则表明所述螺纹紧固件紧固不到位并进行报警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未经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02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