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梨固体制剂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0684.6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9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黔之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9 | 分类号: | A23L2/39;A23L2/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赵恒英 |
地址: | 551206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制剂 刺梨 刺梨渣 猕猴桃 羧甲基纤维素钠 微晶纤维素 环状糊精 甜菊糖苷 硬脂酸镁 混匀 制备 淀粉 制作 涩味 均质处理 原料制备 下巴 压片 杀菌 冷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刺梨固体制剂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刺梨固体制剂主要由刺梨渣、猕猴桃渣、羧甲基纤维素钠、微晶纤维素、β‑环状糊精、淀粉、甜菊糖苷和硬脂酸镁制成。所述的刺梨固体制剂的制作方法:猕猴桃渣和刺梨渣混匀后,在78‑82℃下巴氏杀菌25‑35min,冷却后,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微晶纤维素、β‑环状糊精、淀粉、甜菊糖苷和硬脂酸镁,混匀后,在58‑62℃下均质处理25‑35s,干燥并制备成颗粒,压片,即得。本发明以刺梨渣和猕猴桃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刺梨固体制剂,对刺梨进行充分利用,成本低。且制备得到的固体制剂口感好,无涩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梨固体制剂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一种品质好,成本低的刺梨固体制剂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绿色新兴水果,属蔷薇科蔷薇属,风味独特、营养价值较高,以高含量抗坏血酸(21.85-22.54mg·g-1)及SOD活性为特点。在我国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等地都有野生分布,尤以贵州盛产,号称“维C之王”。它富含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有机酸、多糖、微量元素、氨基酸和其他活性物质,其中氨基酸2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10余种,小分子化学成分如黄酮类、三萜及其苷,另外富含过氧化物歧化酶等。刺梨利用历史悠久,其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Vc,具有抗衰老、延长女性青春期等作用;黄酮具有“黄烷结构”,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如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108倍以上,对人体功能有神奇的效果。
刺梨鲜果口味酸涩,鲜食很难入口,只有通过加工,才能形成消费市场。我国野生刺梨的研究工作尽管在生产和加工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目前开发的产品中高新技术含量较低,高档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不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目前刺梨制剂制备时,常常只是将刺梨果榨汁后,过滤离心分离,将刺梨渣丢弃,然后将过滤后的刺梨汁为原料制备刺梨产品,由于刺梨的出汁率一般比较低,且还将刺梨渣丢弃,大大增加了原料(刺梨果)的用量,使得成本高。此外,还由于刺梨果汁中含有大量的单宁等多酚物质,具有较强的涩味,影响刺梨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刺梨固体制剂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以刺梨渣和猕猴桃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刺梨固体制剂,对刺梨进行充分利用,成本低。且制备得到的固体制剂口感好,无涩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刺梨固体制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刺梨渣20-30份、猕猴桃渣10-2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15份、微晶纤维素2-5份、β-环状糊精2-5份、淀粉5-10份、甜菊糖苷1-3份和硬脂酸镁2-4份制成。
前述的刺梨固体制剂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刺梨渣22-28份、猕猴桃渣12-1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8-12份、微晶纤维素2-4份、β-环状糊精2-4份、淀粉6-9份、甜菊糖苷1.5-2.5份和硬脂酸镁2-4份制成。
前述的刺梨固体制剂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刺梨渣25份、猕猴桃渣1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份、微晶纤维素3份、β-环状糊精3份、淀粉8份、甜菊糖苷2份和硬脂酸镁3份制成。
前述的刺梨固体制剂中,所述的固体制剂为固体口服制剂;所述固体口服制剂为含片。
前述的刺梨固体制剂中,所述的刺梨渣这样制备:取新鲜刺梨果,清洗,去皮后,按刺梨果与茶多酚的重量比为100:3向刺梨果中加入茶多酚,混匀后破碎,得破碎后的刺梨果;破碎后的刺梨果加热至50~60℃,向破碎后的刺梨果中加入其重量0.02-0.03%的果胶酶、0.02-0.03%的纤维素、0.01-0.02%的半纤维素酶及0.08-0.10%的植酸,反应15-30min,过滤,取滤渣,即刺梨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黔之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黔之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06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