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水植物短期近自然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1635.4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3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谢冬;张铭连;范竟成;周婷婷;张影宏;李欣;朱铮宇;李寓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潘志渊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短期 自然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的一种沉水植物短期近自然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取水及水质指标测定;二、处理透析袋和袋夹;三、处理断枝;四、装配断枝五、透析袋的连接和放置;六、后续维护,本发明通过透析袋的培养方式,获取在自然水体中生长的植株,从而能更精确的测量其形态学或生理指标;其中通过透析袋的培养,可以将沉水植物与其附生的藻类,细菌等微生物相分离,但是不影响营养的流动,从而通过植株的生理指标来得出水质的好坏,便于人们的太湖水的研究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养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沉水植物短期近自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特别是对太湖、江河内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日益加强,人们生活中的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太湖中的水的质量越来越差,所以对于太湖中水质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通过测量自然水体中生产的植株的具体指标,来获得水质的相关参数;测量植株的具体指标包括形态学指标:株高,生物量,分枝数等;生理学指标: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等,而传统的培养方式不能在自然水体中分离培养,一些微生物会附生在植株上,这样的话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营养吸收等,造成了测量数据的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对沉水植物进行自然培养,从而能精确的测量沉水植物的形态学或生理指标的沉水植物短期近自然培养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水植物短期近自然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取水及水质指标测定
①在湖中取水,取的水样20L经过25号网过滤,过滤后的水以下称为WP;
②另取20L先经过25号网再用800目网过滤,过滤后的水以下称为NP;
③分别用三个取样瓶对WP和NP取至少250ml,用水质测定仪对两瓶WP和NP均分别测出TN和TP值,并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值;
④用水质测定仪对另外一瓶WP和NP都测出叶绿素值,并计算出平均值;
二、处理透析袋和袋夹
①用鱼线在袋夹两端绕3圈左右打结,一共要做48个;将透析袋剪成30cm一段,共需48个;
②将透析袋放在可以煮沸的容器中,加水展开抚平,水要完全没过透析袋,然后煮约一小时;
③煮好后等水凉了,再把每个透析袋在自来水下冲洗约30秒;
三、处理断枝
①取15cm带顶芽的断枝,断枝先用牙刷刷去表面的附着物,然后用50%酒精浸泡5分钟,再立刻换两遍水,把酒精洗掉,最后每个断枝用纸巾轻轻吸去水分;
②接着对断枝进行称重,每处理三个断枝,称重编号记录作为一个黑藻,称重后的黑藻保存在水中保持湿润;
四、装配断枝
将处理好的透析袋夹夹在透析袋上,透析袋夹距透析袋底端约2cm左右,加入不少于250ml的湖水,保证装水后水量不要超过透析袋的2/3, 装好后放入黑藻和写了编号的标签纸, 再用透析袋夹封口,保证上下两透析袋夹要捏紧,再将透析袋保存在水中;
总共有24组黑藻 4个埃格草,所以48个透析袋分别为:
A:1 2 3 4…11 12:黑藻 WP
B:13 14 15…23 24:黑藻 NP
C:1 2 3 4…11 12:埃格草 WP
D:13 14 15…23 24:埃格草 N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16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