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2565.4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8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锐标;李宁;刘华超;牟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怡合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33261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林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水囊 限位装置 岩溶隧道 突水 地质灾害 施工结构 固定环 固定盘 固定装置侧边 环形阵列分布 安装施工 二次使用 固定装置 固定板 连接板 外端 堵塞 外部 治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包括第一限位装置、第一注水囊、第二注水囊和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上固定有固定盘,固定盘通过连接板固定有固定环,固定环外部固定有五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侧边外端面上固定有固定板,所述第一注水囊设置在第一限位装置右侧,所述第二注水囊设置在第一注水囊右侧,第二注水囊和第一注水囊设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二限位装置设置在第二注水囊右侧,第二限位装置设有和第一限位装置相同的结构。本发明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堵塞岩溶隧道,以便于后期处治涌泥突水,安装施工速快,固定稳定,治理效率高,成本低,便于二次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具体是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突水涌泥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破换了原有的地层结构,打破了土体和地层中水体的力学平衡状态,在没有及时防护时,造成水和土体一起涌入开挖洞室的过程。突水涌泥指在铁路、公路、水利、矿井等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由于揭露岩溶通道的组成部分、构造富水带或渗流击穿隧道洞壁而产生的水流、泥流突然涌出的现象。水流量大于0.1m3/s、并有一定压力和流速时,称为突水;当突出的地下水中含有的泥沙等物质超过50%时,称为涌泥。突水涌泥灾害的实质是围岩的含水层结构、水动力条件和围岩力学平衡状态因隧道开挖而发生急剧变化,存贮在地下水体中的能量瞬间释放,并以流体形式高速地向隧道内运移的一种动力破坏现象。
目前,对于隧道施工过程处治涌泥突水,通常采用现浇混凝土坝体进行挡水抢险,再利用灌浆等方法对渗漏带进行止水,这种挡水结构虽然能够起到挡水的作用,但存在成本高、施工周期长、治理效率低且不便于二次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包括第一限位装置、第一注水囊、第二注水囊和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上固定有固定盘,固定盘通过连接板固定有固定环,固定环外部固定有五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上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上表面设有阵列分布的限位钉,限位板下端固定有收纳管,收纳管下端穿插在转管内部,转管和收纳管通过轴承转动固定,转管内部穿插有螺纹杆,螺纹杆上端穿插在收纳管内部,螺纹杆下端固定在固定环上,转管内部配合螺纹杆设有螺纹孔,固定装置侧边外端面上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通孔,通孔内部穿插有固定销,所述第一注水囊设置在第一限位装置右侧,第一注水囊左端固定在固定盘上,第一注水囊上安装有注水口和排水口,第一注水囊上表面设有阵列分布的防滑板,所述第二注水囊设置在第一注水囊右侧,第二注水囊和第一注水囊设有相同的结构,第二注水囊和第一注水囊之间通过连接管固定,所述第二限位装置设置在第二注水囊右侧,第二限位装置设有和第一限位装置相同的结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三个且呈环形阵列分布。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板设置呈弧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钉的材质设置为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轴承设置为密封轴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设置呈弧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注水囊的材质设置为高弹性橡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滑板上设有阵列分布的防滑凸起,防滑凸起设置呈圆锥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设有连接螺纹管和螺纹连接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怡合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怡合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25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