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2750.3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7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关瑜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嘉实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15 | 分类号: | A61K36/815;A61P17/02;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毒虫叮咬 蒲公英 煮沸 上层液 桂枝 煎煮 石膏 加热 过滤 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火 超声处理 挥发乙醇 加水混合 取上清液 药液混合 乙醇溶解 原料组成 枸杞加水 挥发油 混合液 上清液 水蒸煮 汁液 毒素 乙醇 炒制 加水 碎渣 蒸煮 治疗 枸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按照重量的原料组成包括:秋葵20‑60g,枸杞80‑120g,石膏5‑9g,桂枝40‑80g,蒲公英30‑70g;将秋葵粉碎,汁液和与碎渣混合;将桂枝粉碎,加水,煮沸,然后加入混合液,改用文火,加入水,煮沸,过滤;枸杞加水煎煮煎煮两次,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加乙醇,静置取上清液;将石膏粉碎,在80‑90℃下炒制,加水混合,超声处理,离心,取上层液;将蒲公英粉碎,水蒸煮,蒸煮过程中收集挥发油,用乙醇溶解;将药液混合上层液加热,然后加热上清液,加入挥发乙醇溶液,即可得到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药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药剂对各类毒虫叮咬的毒素均有一定的疗效,且无任何副作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毒虫叮咬药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走进大自然去冒险,追求生活中的刺激,后者领略不同的自然风光。但是,这种野外活动也十分的危险,特别是毒虫是主要的威胁之一。
虽然现代医学有了极大的进步,对很多毒素都有独特的治疗方式,但是,依次野外冒险不可能准备大量的各类药物,以应对不同的毒虫叮咬,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及时能携带不同的药物,也不一定能及时认出叮咬的蚊虫是什么种类,因此具有通用消毒能力的药剂就显得十分重要。
但是,现有的通用药剂价格通常十分昂贵,使得其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难以大规模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药剂,按照重量的原料组成包括:秋葵20-60g,枸杞80-120g,石膏5-9g,桂枝40-80g,蒲公英30-70g。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毒虫叮咬的药剂,按照重量的原料组成包括:秋葵30-50g,枸杞90-110g,石膏6-8g,桂枝50-70g,蒲公英40-60g。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毒虫叮咬的药剂,按照重量的原料组成包括:秋葵40g,枸杞100g,石膏7g,桂枝60g,蒲公英50g。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缓解痛经的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秋葵粉碎,榨汁,且汁液和与碎渣混合,形成混合液;
2)将桂枝粉碎,过80目筛,加入质量10-18倍的水,煮沸,然后加入混合液,改用文火18-30min,文火加热到10min后开始搅拌,一直搅拌到文火加热结束,然后再加入桂枝粉质量1倍的水,煮沸,过滤后,保留药液,并自然冷却;
3)枸杞加重量20-28倍的水煎煮煎煮两次,每次40min,煎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50-65℃,相对密度为1.1-1.2,放冷,加70%的无水乙醇,搅拌均匀,静置24h,取上清液;
4)将石膏粉碎,过300目筛,在80-90℃下炒制4-8min,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质量1-5倍的水混合均匀,并在15-25℃下进行超声处理0.4-1.2h,超声功率为500W,离心分离后取上层液;
5)将蒲公英粉碎,然后加入质量10-14倍的水蒸煮1-5h,蒸煮过程中收集挥发油,用质量1-2倍的60%乙醇溶解,得到挥发油乙醇溶液;
6)将药液混合上层液加热,温度保持在50-60℃,5min,然后加热上清液,自然冷却,冷却的过程中不断的搅拌,搅拌1-3min,然后加入挥发乙醇溶液,搅拌1-2min,即可得到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药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嘉实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嘉实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27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