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碎米培养基栽培茶树菇的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3541.0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9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傅俊生;刘城移;戚梦;刘建兵;林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李翠娥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碎米 培养基 栽培料 营养液 栽培周期 茶树菇 栽培 生物学效率 食用菌栽培 适应工厂化 料液比 质量比 子实体 接种 应用 采摘 成熟 制作 生产 | ||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碎米培养基栽培茶树菇的方法及应用。碎米培养基由碎米、其他栽培料和营养液组成;其中碎米和其他栽培料的质量比为60‑100:0‑40,碎米和其他栽培料的总量与营养液的料液比为1g:1.1mL‑1g:1.5mL。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较传统栽培方法大大减少了栽培周期,从接种到子实体成熟采摘栽培周期只需要45天左右,并且生物学效率在50%以上。同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适应工厂化生产与使用,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碎米培养基栽培茶树菇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茶树菇,又被称为柱状田头菇、杨树菇、茶薪菇、柳松茸、柳环菌、油菜菇等,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是一种食用兼药用的食用菌。因其子实体细嫩,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并且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而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产量也逐年上升。但栽培方法却没有很大突破,传统的猴头菇栽培过程中,栽培方法基本上是采用固体菌种,而固体菌种生长速度慢,周期较长,不利于工厂化、自动化生产;在栽培培养基上是以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为主,并且要添加麸皮、无机盐、维生素等,致使配方复杂,操作复杂;并且随着棉籽壳等农副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使得茶树菇的栽培成本也越来越高,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碎米培养基栽培茶树菇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培养基配方简单,生产成本低,生物转化率较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茶树菇栽培的碎米培养基:由碎米、其他栽培料和营养液组成;其中碎米和其他栽培料的质量比为60-100:0-40,碎米和其他栽培料的总量与营养液的料液比为1g:1.1mL-1g:1.5mL;所述的营养液的配方为:磷酸二氢钾0.15wt%~0.25wt%、硫酸镁0.1wt%~0.2wt%、碳酸钙0.1wt%~0.18wt%、维生素B1 0.0005wt%-0.0015wt%,余量为水,各组分质量分数之和为100%。
所述的其他栽培料包括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用于茶树菇栽培的碎米培养基的方法:将碎米和其他栽培料混合均匀后,装入栽培盒,然后往栽培盒中加入营养液,于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制得碎米培养基。
或者,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用于茶树菇栽培的碎米培养基的方法:将碎米煮熟,与其他栽培料、营养液混合均匀后,装入栽培盒中,将栽培盒于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制得碎米培养基。
一种利用如上所述的碎米培养基栽培茶树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种:先将活性好的茶树菇液体菌种用无菌水稀释到合适密度,再用移液器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至碎米培养基中,接种量为6-8%vol;
(2)发菌:将接种后的碎米培养基转移到避光的发菌室,控制温度24-26℃,培养6-8d,菌丝将长满基质;
(3)菌丝后熟培养:将长满菌丝的栽培盒转移到人工气候箱中,温度控制在23-25℃,光照控制在500lx,后熟培养7-10d,菌丝表面出现黄色至深褐色的分泌物和深色斑块,即可进行出菇管理;
(4)催蕾:打开栽培盒的密封盖,将表面的老菌皮刮掉,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wt%-95wt%,打开灯光,控制温度在14-24℃,催蕾期间,夜间温度设置在15℃以下,保证10℃的温差以刺激原基分化;
(5)子实体生长期管:待原基分化出3-5d后,保持温度22-26℃,光照强度在500-1000lx,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并加强通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35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菌菌包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食用菌智能卧式打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