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烧仿古青砖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6057.3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0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杨根宏;彭孟啟;周婷婷;曾毅;孙国彬;高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绿志新型建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E04F13/14;C04B28/00;C04B28/04;C04B111/5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51811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烧 青砖 仿古 渣土 制备 白色硅酸盐水泥 现场应用效果 资源化利用率 建筑废弃物 再生细骨料 处理效率 砌体工程 生产原料 氧化铁黑 氧化铁绿 再生骨料 装饰工程 处理量 矿渣粉 面层 生产工艺 和面 基层 水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烧仿古青砖及其制备方法,该免烧仿古青砖包括基层和面层,所述基层包含如下组分:余泥渣土、再生骨料和水泥;所述面层包含如下组分:白色硅酸盐水泥、矿渣粉、再生细骨料、氧化铁黑和氧化铁绿。本发明采用余泥渣土作为免烧仿古青砖生产原料之一,提高了余泥渣土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提高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且制备得到的免烧仿古青砖,能够满足各项性能指标,适用于砌体工程、装饰工程;生产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处理量大,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烧仿古青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高速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蓬勃的向前发展,旧城改造、新城建立、道路桥梁铺设、地铁建设等推进城市化进程,由此产生的余泥渣土等建筑垃圾也大量增加。而大量的余泥渣土在运输、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在运输过程中不仅会污染城市路面,影响路面景观,而且余泥渣土中的粉尘随风进入空气,影响城市空气质量。余泥渣土较常见的处理方法是运输到郊区消纳点堆积存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空间,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容易造成山体滑坡事件。
当前,国内外余泥渣土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堆弃、填埋和作为道路路基填料,上述处理方式不仅污染环境、占据大量土地,而且利用率和附加值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烧仿古青砖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余泥渣土无法合理利用导致其利用率和附加值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烧仿古青砖,包括基层和面层,所述基层包含如下组分:余泥渣土、再生骨料和水泥;所述面层包含如下组分:白色硅酸盐水泥、矿渣粉、再生细骨料、氧化铁黑和氧化铁绿。
在本发明的免烧仿古青砖中,所述免烧仿古青砖的基层中的组分的质量份数配比如下:余泥渣土8~42份、再生骨料52~85份以及水泥3~20份。
在本发明的免烧仿古青砖中,所述免烧仿古青砖的基层中的组分的质量份数配比如下:余泥渣土20~40份、再生骨料52~70份以及水泥7~12份。
在本发明的免烧仿古青砖中,所述再生骨料包括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所述再生粗骨料与所述再生细骨料的质量比为0.05-16。
在本发明的免烧仿古青砖中,所述再生粗骨料与所述再生细骨料的质量比为0.1-12。
在本发明的免烧仿古青砖中,所述免烧仿古青砖的面层中的组分的质量份数配比如下:白色硅酸盐水泥25-65份、矿渣粉5-35份、再生细骨料8-35份、氧化铁黑2-10份以及氧化铁绿1-8份。
在本发明的免烧仿古青砖中,所述免烧仿古青砖的面层中的组分的质量份数配比如下:白色硅酸盐水泥40-55份、矿渣粉10-25份、再生细骨料15-25份、氧化铁黑4-6份以及氧化铁绿2-4份。
在本发明的免烧仿古青砖中,所述再生粗骨料和所述再生细骨料是通过建筑固体废弃物经过破碎、筛分加工处理后得到,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5mm~10mm,所述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0~5mm;所述余泥渣土来源于大中型市政工程开挖土方而产生的净土以及新建建筑物土方开挖所产生的弃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免烧仿古青砖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余泥渣土、再生骨料和水泥进行充分搅拌混匀,加入所需的水,继续搅拌均匀,得到基层的混合料;将白色硅酸盐水泥、矿渣粉、再生细骨料、氧化铁黑和氧化铁绿进行充分搅拌混匀,加入所需的水,继续搅拌均匀,得到面层的混合料;
B、将基层的混合料放入模具中,并在第一压力下加压成型;
C、将面层的混合料铺盖在加压成型的基层上,并在第二压力下加压成型;
D、进行自然养护得到免烧仿古青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绿志新型建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绿志新型建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6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装潢用吊顶结构
- 下一篇:有除草特色的装饰造景材料和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