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6446.6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1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邹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柱 移动终端 光学指纹模组 光学指纹 在线路基 发光单元 技术效果 线路基板 芯片贴合 指纹识别 前置 手机 芯片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指纹模组,包括:线路基板;光学指纹芯片,设置在线路基板上;导光柱,导光柱的前端可以安装在移动终端的正面,导光柱的后端与光学指纹芯片贴合;发光单元,设置在线路基板上,且位于导光柱的前端的后面。本发明实现了在配置LCD屏幕的手机中同时实现前置指纹识别和全面屏设计的技术效果。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手机一体化功能性更加齐全,如今,屏幕的尺寸也已经发展到了临界点,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另一种形式的外观创新——“全面屏”设计应运而生,“全面屏”设计必然引起指纹识别技术的变革更新。
所谓“全面屏“设计是指:将手机正面的屏幕的展示面积最大化,尽量提高屏占比,降低手机边框的宽度,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显示面积,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目前市面上手机几种主流全面屏方案中指纹方案,如下:
(1)传统指纹模组尺寸较大,将指纹模块设置在手机背后,使得手机正面给全面屏设计留出足够空间。但是,后置指纹的方案将提高用户的操作难度,用户操作体验明显不如前置指纹的方案。
(2)主流手机品牌厂商均在布局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其是将光学指纹芯片设置在屏幕后面,透过屏幕采集指纹,以此满足全面屏的设计要求,但是,光学屏下指纹技术需要配合透光性较好的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其成本较高并且资源有限,这使得光学屏下指纹技术仅在高端品牌旗舰机型中采用,而大部分中低端端机型均采用透光性较差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屏幕,其无法实现光学屏下指纹识别,也就无法实现基于前置指纹识别的全面屏设计。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指纹识别模块,无法在配置LCD屏幕的手机中同时实现前置指纹识别和全面屏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光学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指纹模组,存在无法在配置LCD屏幕的手机中同时实现前置指纹识别和全面屏设计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配置LCD屏幕的手机中同时实现前置指纹识别和全面屏设计的技术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学指纹模组,包括:
线路基板;
光学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线路基板上;
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前端可以安装在移动终端的正面,所述导光柱的后端与所述光学指纹芯片贴合;
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线路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导光柱的前端的后面。
优选地,所述导光柱上设置有第一折射面和第二折射面,所述第一折射面与所述导光柱的前端的端面成45度角,所述第二折射面与所述导光柱的后端的端面成45度角,所述第一折射面和所述第二折射面平行。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折射面上覆盖有单向透视膜。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折射面上涂覆有不透光的镜面反射涂层。
优选地,所述导光柱的前端的端面的宽度小于等于3mm。
优选地,所述导光柱的侧面不透光。
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玻璃面板,在所述玻璃面板上开设有小孔;
显示屏,位于所述玻璃面板后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64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人脸识别追踪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