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曼地亚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的套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9805.3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8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保成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43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豆杉 曼地亚红豆杉 套种 生长阶段 生物特性 栽培体系 天然的 幼树期 遮阴棚 苗高 移栽 积累 种植 土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曼地亚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的套种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曼地亚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的生物特性,合理利用了其各自在相应生长阶段具有的和需要的条件,移栽阶段,曼地亚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苗高差异明显,形成一个立体的栽培体系,利用云南红豆杉的高度形成一个天然的遮阴棚,满足了对处于幼树期的曼地亚红豆杉进行早期遮阴,促进其树内物质的积累;同时采用本发明套种方法,利用两种红豆杉对空间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土地,降低单独种植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豆杉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曼地亚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的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云南红豆杉为常绿乔木,树冠较大,主要分布在滇西的保山市、腾冲县,滇西北的大理、中甸、丽江、维西一带。常生于亚热带山地,生境在荫坡、半荫坡的中山、亚高山缓坡、沟谷,云南红豆杉含紫杉醇,三尖杉酯碱等成分,是治疗多种癌症的有效药物;
曼地亚红豆杉为常绿灌木,树冠较小,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土壤微酸或中性,排水良好的沟谷、河旁、山坡中下部、槽沟、阴坡,半阴坡等地年最低温度不低于-25℃,夏季无明显酷暑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山区均可栽培生长。
目前国内暂未见曼地亚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的套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曼地亚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的套种方法,通过两种红豆杉的合理套种,辅于精准化田间管理技术,使云南红豆杉为曼地亚红豆杉营造一个较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根据两种红豆杉的生长空间不同,充分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曼地亚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的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林地选择:选择海拔700-1200m的阴坡、半阴坡、半阳坡的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土层较深厚的宜林荒山荒地作为造林地;
(2)整地:冬天土地翻起,冰冻日晒,年底或第二年开春前完成整地工作,保证土块被打碎,根据栽植密度挖种植穴,种植穴规格50cm×50cm×30cm,每穴施农家肥2kg、复合肥0.5kg;施肥后马上用细土覆盖10cm厚,以局部清理的方式对种植穴周围1平方米左右的灌木和杂草清理整地;
(3)造林:
a、造林时间:春季造林时间2月-3月中旬,秋季造林时间为10月-11月中旬;
b、栽植:云南红豆杉为高大乔木,株行距1.5m×2m,曼地亚红豆杉采取密植方式,造林株行距0.6m×0.7m,云南红豆杉造林密度222株/亩,曼地亚红豆杉造林密度1587株/亩;移栽前对苗木的根系进行沾浆处理,并对苗木的根系加强保护,用塑料纸进行包裹,直至移植,将苗木植入穴中,回填土提苗,保证苗木根系舒展,防止窝根,扶正苗木,用脚踩实四周,保证苗根与土壤密接;移栽时边移栽边浇水,定根水一定要浇足,保证水淋到根系底部,使根系和湿土紧贴相连在一起;
(4)栽后管理:种植后第一年的5-6月和7-8月各抚育1次,在抚育时应对苗木进行培土、扩穴、埋青,以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分,自第2年开始,结合抚育进行施肥,每年至少1-2次,施肥方法是在苗干基部挖环形沟,后将农家肥均匀施入沟内,每株180-220g左右,浇水,再覆土填平即可,每年7、8、9月干旱高温季节,土壤干旱缺水时必须及时灌溉,保持畦面土壤湿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曼地亚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的生物特性,合理利用了其各自在相应生长阶段具有的和需要的条件,移栽阶段,曼地亚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苗高差异明显,形成一个立体的栽培体系,利用云南红豆杉的高度形成一个天然的遮阴棚,满足了对处于幼树期的曼地亚红豆杉进行早期遮阴,促进其树内物质的积累;同时采用本发明套种方法,利用两种红豆杉对空间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土地,降低单独种植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保成,未经王保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98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治茶叶树茶云纹叶枯病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花茶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