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9849.6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3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强;冒金堂;倪捷;吴雪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混杂 理论 电磁 摩擦 集成 制动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制动模式切换控制规则的确定,通过对车速的判断,将汽车的制动情况分为低速制动和高速制动;步骤2: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推广自动机模型的建立;步骤3:采用分段梯度下降法对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制动模式切换系统进行优化控制;
所述步骤2的具体过程为,采用一个5元组来表示推广自动机模型,可表示为:
H=(V,Q,Init,E,Qf)
其中:V是变量的有限合集;Q是连续状态空间的有限集;Init是初始变量值和初始状态空间;是离散事件变迁的有限集;Qf是最终状态空间的集合;
当汽车开始制动时,将车辆制动初始状态和驾驶员的制动意图作为初始变量值和初始状态空间,并对车辆制动开始阶段的各个状态进行分析判断,由推广自动机的定义可知,从某一时间点开始,系统执行切换操作,将驾驶员制动意图以及车辆行驶状态作为初始数据输入到系统,通过步骤1中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制动模式切换控制规则,进行制动模式的选择与切换,通过制动模式切换来确定连续状态的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制动模式切换控制规则的确定,考虑驾驶员制动需求以及制动时的车辆状态,将汽车的制动工况分为普通制动和紧急制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车轮转速与制动强度大小,确定电磁与摩擦集成系统的制动模式,制动模式分为摩擦制动、电磁制动以及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3种,在低速普通制动情况时,使用摩擦制动;在高速普通制动时,使用电磁制动;在低速紧急制动以及高速紧急制动情况下,使用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模式的具体过程为:将车辆制动初始运动状态参数输入系统进行判断,若车轮角速度ω>ωmax,最大车轮转速为ωmax,且制动强度z>zmax,最大制动强度为zmax,则使用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若制动强度z≤zmax,则使用电磁制动;若车轮角速度ω≤ωmax且ω>ωmin,最小车轮转速为ωmin,同时制动强度z>zmin,最小制动强度为zmin,则使用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若制动强度z≤zmin或ω≤ωmin,则使用摩擦制动,制动过程中,对车辆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将运动状态参数周期性输入系统,判断系统对模式的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大车轮转速ωmax为320r/min,最大制动强度zmax为0.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小车轮转速ωmin为150r/min,最小制动强度zmin为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分段梯度下降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Pro1:混杂系统演化规律为:
x(t)=fq(x(t),u(t),t)
其中,fq为Rn×Rn→Rn,Rn每个连续状态所对应的连续状态空间,u(t)∈Rn为连续控制变量;
制动系统由初始制动状态(q0,x0),q0,x0分别代表车辆制动模式切换时的离散状态库和连续状态库,切换到末态总代价最小,即:
式中,L(x(t),u(t),t)为系统演化中状态与控制变量的代价函数,M(xi,xj)为模态切换代价函数;
Pro2:提出切换系统的分段梯度下降法进行优化,有效给出局部最优解,将(1)式改写为:
Φ(xi)=M(xi,g(xi))=M(xi,xj),且Φ(xi)是关于xi连续可微的;
Pro3:确定连续状态演化规律,表示为:
x(t)=Aqx(t)+Bqu(t) (3)
其中,Aq,Bq可控,Aq维数为n*n的矩阵,Bq维数为n*m的矩阵(m≤n);
Pro4:对于某段连续部分的最优化可表示为:
xqe,xqf为系统状态曲线x(t)进入模态q(q∈{1,2,....})和离开模态q对应的点,Q,R分别为对称正定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984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制动装置
- 下一篇:基于一致性理论高速列车分布式协同制动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