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佩戴的入耳式耳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0477.4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2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倪玉英;包黎霞;倪念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米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铁片 金属丝 耳机本体 耳朵 佩戴 入耳式耳机 可拆卸的 软管 弹性绳 耳朵孔 固定部 上套 匹配 可拆卸连接 金属丝弯 稳定连接 可弯折 稳定卡 掉落 耳垂 卡合 卡线 保证 侧面 合并 | ||
本发明公开了便于佩戴的入耳式耳机,包括可弯折的金属丝,所述金属丝上套设有软管,所述软管上套设有卡线件,所述金属丝的A端连接有可拆卸的耳机本体,所述金属丝的B端连接有可拆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磁铁片、与第一磁铁片匹配的第二磁铁片,还包括弹性绳,所述第一磁铁片与第二磁铁片通过弹性绳连接,所述第一磁铁片的侧面与金属丝的B端可拆卸连接。将金属丝弯折成与佩戴者的耳朵相匹配的形状并卡合在耳朵上防止耳机本体从耳朵孔内掉落;第二磁铁片与第一磁铁片吸合并固定在耳朵的耳垂上,进一步的保证了金属丝与耳朵之间的稳定卡合,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耳机本体与耳朵孔之间的稳定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具体涉及便于佩戴的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随着科技的进步其种类也变得极其繁多,多种耳机其功能各有不同,通常人们作为收听音乐的媒介,但人们对耳机的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从最早的留声机到现在的监听级耳机,音质的提升可以说是飞跃般的,但是耳机在不停地发展中也遇到了种种问题,小型化还是高保真,一直是难以选择的,所以慢慢的出现了分支,分入耳式和头戴式两种,以及有线无线的区别。
现有技术中,存在入耳式耳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从耳朵孔掉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便于佩戴的入耳式耳机,解决入耳式耳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从耳朵孔掉落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便于佩戴的入耳式耳机,包括可弯折的金属丝,所述金属丝上套设有软管,所述软管上套设有卡线件,所述金属丝的A端连接有可拆卸的耳机本体,所述金属丝的B端连接有可拆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磁铁片、与第一磁铁片匹配的第二磁铁片,还包括弹性绳,所述第一磁铁片与第二磁铁片通过弹性绳连接,所述第一磁铁片的侧面与金属丝的B端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佩戴者将耳机本体伸入耳朵孔内,并将金属丝弯折成与佩戴者的耳朵相匹配的形状并卡合在耳朵上防止耳机本体从耳朵孔内掉落,通过金属丝上套设的软管避免金属丝与耳朵直接接触影响佩戴者的佩戴体验。佩戴者施加一个力使得第二磁铁片与第一磁铁片分离,通过弹性绳防止第二磁铁片与第一磁铁片分离后掉落,并通过弹性绳本身的长度以及弹性绳受到拉力时能够伸长调节第一磁铁片与第二磁铁片之间的距离。将第一磁铁片与耳朵的耳垂处的背面贴合,然后将第二磁铁片与耳朵的耳垂处的正面贴合使得第二磁铁片与第一磁铁片吸合并固定在耳朵的耳垂上,进一步的保证了金属丝与耳朵之间的稳定卡合,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耳机本体与耳朵孔之间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便于佩戴的入耳式耳机,所述金属丝的A端设置有螺纹,所述耳机本体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耳机本体与金属丝螺纹连接。便于进行组装或拆卸。
进一步的,便于佩戴的入耳式耳机,所述金属丝的B端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磁铁片的侧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磁铁片与金属丝的B端螺纹连接。便于进行组装或拆卸。
进一步的,便于佩戴的入耳式耳机,所述软管的表面设置有抗氧化层。防止软管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影响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便于佩戴的入耳式耳机,所述卡线件包括带孔的圆形片、卡线部,所述圆形片通过孔套设在软管上,所述卡线部与圆形片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便于卡线件安装以及拆卸方便。
进一步的,便于佩戴的入耳式耳机,所述卡线部上开设有卡线槽。
进一步的,便于佩戴的入耳式耳机,所述卡线部为弹性材料制成。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避免耳机本体的线缆卡合在卡线部时出现磨损。
进一步的,便于佩戴的入耳式耳机,所述第一磁铁片和第二磁铁片上均套设有硅胶套。避免第一磁铁片和第二磁铁片与佩戴者的皮肤直接接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米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米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0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