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500604.0 申请日: 2018-05-23
公开(公告)号: CN108635581A 公开(公告)日: 2018-10-12
发明(设计)人: 任超;王萍;黄茜;郑晓琼;闫东明;杨兆祥;张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 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41/00 分类号: A61K41/00;A61P35/00;A61K31/366;A61K31/357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温可睿;赵青朵
地址: 650106 云南省昆***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倍半萜内酯类 制备治疗肿瘤 青蒿 应用 医药技术领域 抗癌药 氨基酮戊酸 化合物组成 卟啉衍生物 甲基氨基 抗癌活性 类化合物 青蒿琥酯 替莫唑胺 光敏剂 戊酸 研究
【说明书】:

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该组合物由光敏剂与青蒿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组成。研究表明,卟啉衍生物或氨基酮戊酸类化合物与青蒿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组合能显著增加青蒿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其中MAL(甲基氨基酮戊酸)与青蒿琥酯的组合物的活性相近甚至优于抗癌药替莫唑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tumour)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ogrowth),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neoplasm)。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癌症为恶性肿瘤的总称。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cancer),例如:由大肠黏膜上皮形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黏膜上皮癌,简称大肠癌。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多发生于皮肤、皮下、骨膜及长骨两端。还有少数恶性肿瘤不按上述原则命名,如肾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等。

恶性肿瘤有很多种,其性质类型各异、累及的组织和器官不同、病期不同、对各种治疗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所谓综合治疗就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等情况,综合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介入治疗、微波治疗等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肿瘤细胞具有相对选择性和组织特异性,毒性低、安全副作用小的优点。PDT中的光敏剂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能量并传递给周围的氧分子,产生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单线态氧,单线态氧可以与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破坏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域功能,从而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此外,光敏剂还能够产生荧光,通过检测光敏剂在组织中的分布与摄取量可有效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从而对癌症进行诊断分析。

将光敏剂与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是目前的的研究热点,青蒿素又名黄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常见青蒿素衍生物,如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以及蒿甲醚,均是治疗疟疾的有效单体,目前已成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随着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还具有抗肿瘤活性方面的巨大价值。近期研究证实,癌细胞内血红素的水平与青蒿素的抗肿瘤活性密切相关。将青蒿素类化合物与光敏剂进行结合以期获得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由光敏剂与青蒿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组成;

所述光敏剂为卟啉衍生物或氨基酮戊酸类化合物。

本发明中,所述青蒿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选自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或蒿甲醚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卟啉衍生物为原卟啉IX;所述氨基酮戊酸类化合物为甲基氨基酮戊酸。

本发明中,所述光敏剂与青蒿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120):1。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与卟啉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120);所述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与氨基酮戊酸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0~50)。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与卟啉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30~120);所述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与氨基酮戊酸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5~50)。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组合物:

由摩尔比为12:1的原卟啉IX与青蒿素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06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