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升生物相容性的血液接触材料制备方法及血液接触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01251.6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8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杨苹;谢州;陈江;廖玉珍;黄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34 | 分类号: | A61L27/34;A61L27/50;A61L33/04;A61L3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超凡明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8 | 代理人: | 冯倩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升 生物 相容性 血液 接触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一种用于提升生物相容性的血液接触材料制备方法及血液接触材料,涉及生物医学功能材料领域。用于提升生物相容性的血液接触材料制备方法是将MES、EDC、NHS和水混匀配制成活化剂;将富氨基涂层的基底材料浸入由透明质酸溶液和活化剂配制的第一混合溶液中进行第一次酰胺反应,再取出用水清洗多次,得到HA修饰材料;将HA修饰材料浸入由硒代胱胺溶液和活化剂配制的第二混合溶液中进行第二次酰胺反应,再取出用水清洗多次,得到血液接触材料,该制备方法能显著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血液接触材料具有很好的抗凝、抗平滑肌增生、促进内皮修复等功能和生物相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功能材料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提升生物相容性的血液接触材料制备方法及血液接触材料。
背景技术
根据现代人类健康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基于心血管支架、人工血管等心血管植入器械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应对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由于心血管植入器械往往面临着凝血、炎症、内膜增生、内皮修复困难、晚期血栓等十分严苛的工作环境,因此对血液接触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天然的血管内皮层拥有最完美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具有阻抗凝血、抑制炎症、抑制平滑肌增生、维持氧化-还原环境平衡等多种功能,内皮细胞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由于内皮细胞分泌的多种功能因子以及各类细胞外基质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模仿内皮细胞对血液接触材料进行表面修饰,构建内皮细胞仿生材料,有利于提升血液接触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避免支架植入后各类不良副作用,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已经报道了在血液接触材料表面固定单一内皮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质酸(HA)进行表面改性,构建具有抗凝、抗炎、抗内膜增生、促进内皮修复的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仿内皮血液接触材料。另外,一氧化氮(NO)是由内皮细胞释放的重要功能分子,它具有抗凝血、抗增生、促进内皮修复、维持氧化-还原平衡和血管环境稳定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但是固定有单一HA或释放NO的血液接触材料仍面临着抗凝血性待进一步提高、体内植入不稳定导致体内炎症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血液接触材料植入后的不良反应往往是通过多个路径发生的,血液接触材料表面修饰HA等单一内皮细胞产物或分泌NO等单一功能因子能抑制其中某些路径,但不良反应仍可以通过其他路径发生,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仍然比较高。
因此,需要制备生物相容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血液接触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升生物相容性的血液接触材料制备方法,能显著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接触材料,其具有很好的抗凝、抗平滑肌增生、促进内皮修复等功能和生物相容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提升生物相容性的血液接触材料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2-(N-吗啉)乙磺酸、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水混匀配制成活化剂;
将富氨基涂层的基底材料浸入由透明质酸溶液和活化剂配制的第一混合溶液中进行第一次酰胺反应,再取出用水清洗多次,得到 HA修饰材料;
将HA修饰材料浸入由硒代胱胺溶液和活化剂配制的第二混合溶液中进行第二次酰胺反应,再取出用水清洗多次,得到血液接触材料。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活化剂中2-(N-吗啉)乙磺酸的浓度为40-60mmol/L,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浓度为5-7mmol/L、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浓度为8-12mmol/L。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混合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透明质酸溶液中加入活化剂,活化5-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12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