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4-LncRNA分子标签用于肝癌预后评估的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03020.9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8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云;徐睿;张美殷;买世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0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ncrna 分子 标签 用于 肝癌 预后 评估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4‑LncRNA分子标签在肝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4‑LncRNA分子标签评估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发现高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比低风险组患者显著缩短。此外,4‑LncRNA分子标签可提高肝癌临床分期系统的预后评估价值,即评估预测同一临床分期的患者,发现低风险组与高风险患者在生存时间上有明显差异。说明本发明4‑LncRNA分子标签可作为肝癌预后评估的检测标记物,可为肝癌患者提供预后效果评价、观察和监测以及用于判断患者预后状况等,具有快速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标志物在制备肿瘤患者预后评估试剂盒生产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4-LncRNA分子标签在评估肿瘤患者预后特别是肝癌患者和产生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显示,近二十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其在九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排名中已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肝癌的临床研究在近十多年中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肝癌五年生存率仍非常低而且复发率高。由此可见,单靠临床研究来提高肝癌病人的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是不够的。由于分子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界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大分子的变化及其作用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这为开发肿瘤包括肝癌等的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崭新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将最终阐明肿瘤的发病机理。如果能够找出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相关基因特别是肿瘤抑制基因,根据其在肝癌中的作用和变化可设计出新的基因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以及开发出新的分子诊断、预后评估、复发预测等手段,从而可望提高肝癌病人的生存率。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其异常表达参与了许多疾病过程。研究发现,LncRNA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LncRNA PCGEM1在前列腺癌中过量表达可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MALAT-1RNA的高表达与胰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恶性化程度密切相关。根据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大致可分为癌基因样作用的LncRNA,如HOX转录反RNA(HOTAIR)可以促进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抑癌基因样作用的LncRNA,如母系表达基因3(MEG3)和CDKN2B-AS1等。在肝癌中,也有不少LncRNA相关的研究出现,如高表达的HEIH和HULC等。LncRNA用于癌症诊断及预后预测标志物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热点。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超过10000条LncRNA,尽管已有一些与肝癌相关的研究出现,但是目前仍没有由LncRNA组成的分子标签帮助评估预测肝癌患者的预后,联合多个LncRNA的分子标签的评估效力优于单一的RNA分子标志物。因此,目前临床上急需开发出一种用于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LncRNA分子标签试剂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定量检测4-LncRNA(RP11-134021.1、XLOC_012786、XLOC_000917和XLOC_010457)的试剂在制备评估或辅助评估肝癌预后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定量检测LncRNA的试剂在制备评估或辅助评估肝癌预后产品中的应用;所述LncRNA选自RP11-134021.1、XLOC_012786、XLOC_000917、XLOC_010457这4种长链非编码RNA中的任何一个或者二个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定量检测LncRNA的试剂为能够定量检测RP11-134021.1、XLOC_012786、XLOC_000917、XLOC_010457这4种长链非编码RNA中的任何一个或者二个以上的组合的引物或探针。
进一步的,能够定量检测RP11-134021.1、XLOC_012786、XLOC_000917和XLOC_010457的引物分别为:
RP11-13402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未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30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