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芯的旋进式声波测量船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5778.6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6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赵佳飞;宋永臣;周伟华;杨磊;刘卫国;刘瑜;王大勇;张毅;杨明军;李星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02;G01N29/2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李猛 |
地址: | 116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波 岩芯 接发器 保压 旋进式 船载装置 基础物性 声波测量 舱体 测量 数据采集系统 测量领域 独特结构 法兰结构 海底岩芯 聚合物套 快速对接 快速扫描 扫描阶段 原位条件 转移装置 内螺纹 体内部 计算机系统 船载 耐压 绕射 通孔 金属 检测 | ||
一种岩芯的旋进式声波测量船载装置,属于岩芯基础物性测量领域。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保压舱体和声波接发器;所述保压舱体内部设置通路,保压舱体上设置有安装声波接发器的具有内螺纹的通孔。本发明能够在原位条件下检测海底岩芯的基础物性,法兰结构可实现快速对接保压转移装置,实现船载条件下的岩芯声波快速扫描;本发明的聚合物套结构解决了金属绕射问题;声波接发器旋进式的独特结构解决了耐压、测量精度的问题,并且可以在岩芯转移及扫描阶段快速改变声波接发器的间距,大大提升了测量的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芯基础物性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芯的旋进式声波测量船载装置。
背景技术
声波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通过测量声波速度可以知道海底储层的岩性、饱和度、原位沉积岩状况,实验室测量的声波速度能够为地震勘探解释资料提供重要参考,但是仅通过实验室测量岩芯样品的声波数据来判断实际储层的真实情况是不可取的,传统的声波测量装置因其构件复杂、声波接发器耐压性和稳定性差、量测精度不够、操作不方便等诸多问题不适用船载条件下的岩芯快速无损检测过程,因此开发一种适用于船载条件下海底岩芯物性测量的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声波测量装置不适用船载条件、组成构件复杂操作不方便、声波接发器耐压性和稳定性差与量测精度不够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芯的旋进式声波测量船载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芯的旋进式声波测量船载装置,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保压舱体和声波接发器;所述保压舱体内部设置通路,保压舱体上设置有安装声波接发器的具有内螺纹的通孔,声波接发器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另一端连接计算机系统,声波接发器与保压舱体螺纹连接,数据采集系统安装在保压舱体上,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计算机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的保压舱体两端设置为法兰,法兰之间包括测量区段和平滑区段,所述测量区段为环状凸起结构,测量区段上设置有安装声波接发器的具有内螺纹的通孔,测量区段在通孔处的纵剖面为梯形,平滑区段上设置有安装数据采集系统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于声波接发器一侧,位移传感器位于声波接发器另一侧,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按待测物伸入保压舱体内部通路的方向安装顺序为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保压舱体上设置的安装声波接发器的具有内螺纹的通孔成对设置,每对通孔中心同轴,所述声波接发器成对设置,其中一个作为声波发射端,另一个作为声波接收端。
进一步的,所述保压舱体上设置的安装声波接发器的通孔包括内螺纹段和密封段,密封段嵌有内置通路的聚合物套,聚合物套与保压舱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聚合物套与保压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A。
进一步的,所述声波接发器由上至下设置为拆卸段、外螺纹段和密封段,拆卸段设置为螺帽结构,密封段通过密封圈B与聚合物套配合连接,密封段下部安装压电晶体,声波接发器最低表面伸出保压舱体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声波接发器与保压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B设置在密封段的上部与中部,密封圈B的数量为3个,间距为4mm。
进一步的,所述声波接发器通过旋转拆卸段沿安装声波接发器的具有内螺纹的通孔的轴线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声波接发器至少包括压电晶体最低表面与待测物中岩芯接触的第一运动位置和密封圈B向上不超出聚合物套的第二运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在测量待测物时一端与待测物中的流体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57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