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6566.X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8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龙;孙宝;秦园;张文军;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F16F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腔 储存腔 渗透体 开孔 联通 缓冲装置 排出 腔体 暂存 汇聚 隔振技术 缓冲技术 液体通过 联通处 成液 缓冲 流体 内壁 流出 反弹 体内 | ||
本发明属于流体缓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装置,包括腔体和单向渗透体,腔体内设有缓冲腔和储存腔,缓冲腔与储存腔联通,单向渗透体设置在缓冲腔与储存腔联通处,腔体上设有开孔和接口,开孔与缓冲腔联通,接口与储存腔联通,液体可以通过开孔进入缓冲腔,液体与缓冲腔的内壁发生碰撞分溅成液滴反弹,碰撞结束后,液体汇聚到缓冲腔底部。汇聚在缓冲腔底部的液体不会直接排出,而是通过单向渗透体进入储存腔内暂存,储存腔内的液体通过接口流出。液体经过缓冲后暂存再排出,从而易于控制流速和流量。该装置可适用于隔振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缓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特殊的场合,需要将流体的冲击力缓解,从而起到缓冲压力波动的作用,专利申请号为201310396007.5的发明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缓冲罐,其通过设置缓冲板,缓冲板与水平存在一定夹角,通过缓冲板阻碍流体流动,从而起到缓冲作用。但采用该结构,容易导致流体在出料口汇集,其流速和流量不易控制,且缓冲板占用了罐体内的空间,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冲装置,该装置通过内壁与流体发生碰撞缓解其冲击力,并可省去缓冲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缓冲装置,包括腔体和单向渗透体,所述腔体内设有缓冲腔和储存腔,所述缓冲腔与储存腔联通,所述单向渗透体设置在缓冲腔与储存腔联通处,所述腔体上设有开孔和接口,所述开孔与缓冲腔联通,所述接口与储存腔联通。
所述缓冲腔底部设有坡度。
所述腔体包括主体和顶盖,所述主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壁筒体,所述顶盖设置在主体的开口处。
所述顶盖与主体之间设有密封环。
所述腔体的端部和圆周方向上均设有开孔。
所述缓冲腔表面设有超疏水性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腔体内设有缓冲腔和储存腔,缓冲腔与储存腔联通,单向渗透体设置在缓冲腔与储存腔联通处,腔体上设有开孔和接口,开孔与缓冲腔联通,接口与储存腔联通,液体可以通过开孔进入缓冲腔,液体与缓冲腔的内壁发生碰撞分溅成液滴反弹,碰撞结束后,液体汇聚到缓冲腔底部。汇聚在缓冲腔底部的液体不会直接排出,而是通过单向渗透体进入储存腔内暂存,储存腔内的液体通过接口流出。液体经过缓冲、暂存后再排出,从而易于控制流速和流量。该装置可适用于隔振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单向渗透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单向渗透体,2为缓冲腔,3为储存腔,4为开孔,5为接口,6为坡度,7为主体,8为顶盖,9为密封环,10为超疏水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缓冲装置,包括腔体和单向渗透体1,腔体内设有缓冲腔2和储存腔3,缓冲腔2与储存腔3联通,单向渗透体1设置在缓冲腔2与储存腔3联通处,腔体上设有开孔4和接口5,开孔4与缓冲腔2联通,接口5与储存腔3联通。液体通过开孔4进入缓冲腔2体内,液体与缓冲腔2的内壁进行碰撞,发生不规则运动。不规则运动后液体汇聚到缓冲腔2底部,并通过单向渗透体1进入储存腔3内,储存腔3内的液体通过接口5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科技大学,未经太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65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