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IC卡充值系统及其充值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6865.3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7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云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9/00 | 分类号: | G07F19/00;G06K7/00;G06Q2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值数据 支付平台 数据中心 智能终端 非接触式IC卡 充值请求 充值系统 确认消息 发送 消费管理系统 通信连接 写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IC卡充值系统及其充值方法,一种非接触式IC卡充值系统包括IC卡读写器、智能终端、支付平台和数据中心、消费管理系统;其中,智能终端同时与IC卡读写器、支付平台和数据中心通信连接,支付平台、消费管理系统与数据中心通信连接;智能终端将充值请求发送至支付平台,充值请求包括充值数据;当支付平台依据充值请求完成充值数据的支付过程后,支付平台向数据中心发送充值确认消息,其中充值确认消息包括充值数据;数据中心接收到充值确认消息后,将充值数据发送至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将充值数据发送至IC卡读写器,以使得IC卡读写器将充值数据写入IC卡中。本发明实现了对IC卡的远程充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C卡充值缴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IC卡充值系统及其充值方法。
背景技术
非接触式IC卡,又称为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一般封装在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不外露。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卡片在一定距离范围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非接触式IC卡被广泛地应用于公交、校园一卡通等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中,目前普遍的现状是当用户需要向卡里充值时,必须到固定的充值网点才能进行充值。但这会给用户带来一些麻烦,比如若充值网点不在附近,就需要专程走一定距离去充值。另外,若充值的人较多时还要需要排队等待。因此,一般情况下,对这类卡片进行充值是一件比较费时费力的事情。
如何改进现有充值方式,使其既更简单可行,便于使用易于推广,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这类卡片的充值,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IC卡充值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IC卡不能远程充值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非接触式IC卡充值系统的充值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非接触式IC卡充值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接触式IC卡充值系统,包括IC卡读写器、智能终端、支付平台和数据中心、消费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同时与所述IC卡读写器、所述支付平台和数据中心通信连接,所述支付平台、消费管理系统与所述数据中心通信连接;
所述智能终端将充值请求发送至所述支付平台,所述充值请求包括充值数据;当所述支付平台依据所述充值请求完成所述充值数据的支付过程后,所述支付平台向所述数据中心发送充值确认消息,其中所述充值确认消息包括所述充值数据;
所述数据中心接收到所述充值确认消息后,将所述充值数据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将所述充值数据发送至所述IC卡读写器,以使得所述IC卡读写器将所述充值数据写入IC卡中。
所述消费管理系统包括消费机和工作站,所述消费机与工作站通信连接,所述工作站通过校园网与数据中心连接。
所述消费机包括数字键模块,所述数字键模块与消费机可拆卸连接。
所述智能终端将充值请求发送至所述支付平台之前,所述智能终端通过所述IC卡读写器读取出用户IC卡上的基础身份信息,并将所述基础身份信息发送给所述数据中心;
所述数据中心以所述智能终端作为中转桥梁,通过所述IC卡读写器对所述用户IC卡读写,并依据所述基础身份信息验证用户身份信息;
当所述数据中心验证用户身份合法时,所述智能终端显示出用户信息,且所述数据中心根据用户申请生成相应的充值或缴费订单,并将生成的充值或缴费订单发送给所述智能终端。
还包括与所述数据中心通信连接的营运公司服务器;所述营运公司服务器用于从所述数据中心获取用户的充值信息。
所述IC卡读写器包括蓝牙低功耗BLE多卡兼容IC卡读写器或无线保真wifi多卡兼容IC卡读写器。
所述支付平台包括银行支付平台或第三方支付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云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云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6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