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高极板活性物质利用率的方法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07501.7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6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许宝云;付豪;刘洋;徐建刚;高国兴;刘长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20 | 分类号: | H01M4/20;H01M4/21;H01M4/22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高 极板 活性 物质 利用率 方法 及其 设备 | ||
一种用于提高极板活性物质利用率的方法及其设备;板栅网带涂填工序中,涂填机头内的压辊位于轮毂上方,压辊的中心轴线平行于轮毂中心轴线;所述压辊的辊面包括工作段B及非工作段A,非工作段A两端的工作段B辊面为倾斜面;板栅网带经涂填机涂填制得湿生板带,经分切机分切湿生板带得到极板上部至极板下部铅膏逐步递减的湿极板;将湿极板码放于固化架中;每架4层,码放两层后放置电木板;每层6摞极板,上下两摞湿极板板耳码放方向相反,每摞极板篇数为30‑40片湿极板;固化干燥,得到的极板上部厚度较下部厚度厚0.05‑0.5mm。本发明通过改变极板铅膏分布,使极板上部铅膏至极板下部逐步递减,提高极板整体活性物质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富液蓄电池极板活性物质利用率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生产工艺是将正极板、隔板、负极板交替排列在一起组成极群组,此种装配结构在蓄电池长期使用时会产生以下缺陷:① 极板上部活性物质利用率均高于下部;②长期使用后导致电解液分层;③ 按电流的传输方向和电流分布可知,极板下部的电阻均高于极板上部。
蓄电池在充电时,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离子垂直于极板面传输;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离子垂直于极板面传输。因电流总是优先选择电阻较小的电路传输,离极耳较远的极板底部电阻远高于极板上部,故极板上部的电流值大于极板下部的电流值,上部活性物质利用率远高于下部。极板上部的离子传输数量远大于极板下部,导致极板上部的活性物质比极板下部的活性物质提前软化,极板下部活性物质利用率较低也影响整体活性物质利用率。
另极板厚度对活性物质利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体来说极板厚的部分活性物质利用率较低,极板薄的部分活性物质利用率较高。新的极板生产工艺,通过设计涂填压辊斜度,保证生产出的极板上部厚,下部薄,提高极板下部活性物质利用率,而极板上部电流密度较大,活性物质利用率并未下降,从而整体上提高了极板的活性物质利用率,提高了电池的储备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极板活性物质利用率的方法,通过改变极板铅膏分布,使极板上部铅膏至极板下部逐步递减,生产出的极板上部厚,下部薄,提高了电池的储备容量,亦可保证总容量不变情况下,降低极板涂膏量节约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用于提高极板活性物质利用率方法的专用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板栅网带涂填工序中,涂填机头内的压辊位于轮毂上方,压辊的中心轴线平行于轮毂中心轴线;所述压辊的辊面包括工作段B及非工作段A,非工作段A位于压辊中部,非工作段A的两端分别对称有两工作段B;非工作段A为水平段,非工作段A的辊面平行于压辊的中心轴线;非工作段A两端的工作段B辊面为倾斜面,倾斜面相对压辊的中心轴线设有斜度,所述斜度∠α为0.1°~ 0.5°;板栅网带经涂填机涂填制得湿生板带,经分切机分切湿生板带,得到极板上部至极板下部铅膏逐步递减的湿极板;
在固化干燥工序中,将湿极板按以下方法码放于固化架中:每架4层,每第二层与第三层湿极板之间采用电木板隔开,且第四层上放置一电木板,每层6摞极板,第一层与第二层和第三层与第四层中的上下两摞湿极板板耳码放方向相反,每摞极板篇数为30-40片湿极板;
最后对湿极板进行固化干燥,既可生产出极板上部至极板下部铅膏逐步递减的极板,其极板上部厚度较下部厚度厚为0.05-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未经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7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