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替代内燃机车撒砂装置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09838.1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7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罗银生;王文键;陈德君;刘存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5/08 | 分类号: | B61C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厉洋洋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替代 内燃机车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替代内燃机车撒砂装置的装置及方法。包括通过高温和/或高压气流对轨道与车轮连接处进行喷射的内燃机车增粘组件,所述内燃机车增粘组件设置在转向架上。这样,通过向轮轨接触点及近前方区域轨道上喷射高温压力烟气,使轮轨接触面迅速得到干燥和清洁,从而使轮轨摩擦力恢复到干态水平,达到避免车轮空转打滑的目的。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对轨道和车轮无损伤;气体不会阻断车轮与轨道的电气接触,保证机车运行稳定性;省去了备砂、上砂的人力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替代内燃机车撒砂装置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是借助车轮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牵引和制动力的。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重载铁路的快速发展,围绕如何进一步改善机车车辆轮轨关系,相关专业院校和科研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公开的研究数据表明:在轮轨干态条件下,轮轨摩擦系数在0.3~0.5之间,在油水条件下摩擦力可下降到0.05。此时向轨道上撒砂,摩擦力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增幅可达到60%左右,但仍不能恢复到轮轨干燥状态下的水平。
现有技术中,采用撒砂的方式,撒砂虽能显著提高轮轨摩擦力,但却存在很多问题:
(1)撒砂是通过犁沟效应来提升轮轨间摩擦力防止车轮空转打滑的,是以牺牲轮轨寿命为代价的,是多种轮轨病害的诱因。资料显示,在撒砂和不撒砂情况下,二者的磨损系数之比在5~30倍之间;为满足高速铁路发展的需要,2017年铁总将如何提高车轮旋修里程,延长线路打磨周期,提出维护保养建议立为重大科研课题。
(2)铁路信号系统的自动闭塞,是靠机车车辆的轮对在两根轨道间形成电气桥接而向后面的闭塞分区发出禁行信号的。撒砂形成的绝缘层使车轮与轨道间不能形成有效的电气接触,使自动闭塞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对铁路运输形成安全隐患。
(3)机车车辆上砂需要专用的设施设备,需要购买专用的砂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4)滚落到轨面之下的无效砂子对路基形成污染,需要投入人力定期清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替代内燃机车撒砂装置的装置及方法。解决传统撒砂对轨道损伤大、易阻断电气系统以及撒砂导致的人力物力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通过内燃机车增粘组件排出的高温和/或高压气流对轨道与车轮连接处进行喷射使得轨道与车轮连接处干燥。所述一种替代内燃机车撒砂装置的装置设置在转向架上。
进一步,内燃机车的每个机车转向架上设置两组所述内燃机车增粘组件。
进一步,所述内燃机车增粘组件包括烟气压气机、烟气罐、喷嘴、收烟罩、控制器以及控制开关,所述收烟罩设置在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的排烟口位置处,所述烟气压气机的进气口与所述收烟罩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烟气压气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烟气罐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烟气罐的排气口与所述喷嘴连通,所述喷嘴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喷嘴设置在车架上并朝向轨道与车轮连接处。
进一步,所述烟气压气机的进气口与所述收烟罩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用于对所述收烟罩收集的烟气进行油气分离处理。
进一步,所述收烟罩上设置有烟气流向控制栅,所述烟气流向控制栅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收烟罩与所述烟气压气机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油气粗滤器。
进一步,所述控制开关为踏板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内。
一种替代内燃机车撒砂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内燃机车增粘组件排出的高温和/或高压气流对准轨道与车轮连接处,通过高温和/或高压气流喷射使得轨道与车轮连接处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98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驱动桥总成及具有其的底盘、轨道交通车辆
- 下一篇:改进的高铁用防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