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及使用其制作的太阳电池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3023.0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8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许伦旼;丘显晋;金艺真;金哲奎;朴永起;李智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1/16 | 分类号: | H01B1/16;H01B1/22;C03C8/24;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彭雪瑞;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龙仁***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电池电极 玻璃料 串联电阻 短路电流 开路电压 有机载体 导电粉 电性质 粘合力 电极 制作 表现 | ||
一种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及一种使用所述组合物制作的电极。所述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包含:导电粉;玻璃料;以及有机载体,其中所述玻璃料包括包含20mol%到55mol%的碲、20mol%到40mol%的锌、0.1mol%到5mol%的锗及20mol%到40mol%的锂的玻璃料。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串联电阻、开路电压及短路电流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质且因此可提供良好的电性质、从而在表现出粘合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的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主张在2017年10月2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7-0138709的权利,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申请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及一种使用所述组合物制作的电极。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特定玻璃料且因此可表现出良好的开路电压及短路电流以及低串联电阻、从而在具有提高的粘合力的同时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的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以及一种使用所述组合物制作的电极。
背景技术
太阳电池利用将日光的光子转换成电力的p-n结(p-n junction)的光生伏打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来产生电力。在太阳电池中,分别在具有p-n结的半导体晶片或衬底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形成前电极及后电极。然后,由进入半导体晶片的日光诱发p-n结处的光生伏打效应,且通过p-n结处的光生伏打效应而产生的电子经由电极向外部提供电流。太阳电池的电极可通过施用电极组合物、对所述电极组合物进行图案化及烘烤而形成在晶片上。
为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而持续减小射极(emitter)厚度可导致分流(shunting),从而可使太阳电池的性能劣化。另外,太阳电池的面积已逐渐增大以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然而,这会导致晶片的片电阻(sheet resistance)增大且可造成太阳电池的接触电阻(contact resistance)增大,从而使太阳电池的效率劣化。
因此,需要一种可在考虑到变化的表面电阻情况下使对p-n结的不利影响最小化且提高晶片与电极之间的界面处的导电性以降低接触电阻及线电阻(line resistance)、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的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公开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第2015-144162号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表现出良好的开路电压(open-circuit voltage)及短路电流以及低串联电阻且因此可提供良好的电性质、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的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表现出粘合力提高的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在串联电阻、开路电压及短路电流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质且因此可提供良好的电性质、从而在表现出粘合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的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包含:导电粉;玻璃料;以及有机载体,其中所述玻璃料包括可包含20mol%到55mol%的碲、20mol%到40mol%的锌、0.1mol%到5mol%的锗及20mol%到40mol%的锂的玻璃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太阳电池电极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制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现出良好的开路电压及短路电流以及低串联电阻且因此可提供良好的电性质、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的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表现出粘合力提高的用于太阳电池电极的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30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