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机房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4845.0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5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清;陈祥;成纯松;张文竞;陈欢;张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7C9/00;H04N7/18 |
代理公司: | 42224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锁指令 环境参数信息 控制管理单元 实时图像信息 维护管理单元 监控机构 身份信息 智能锁 动环 机房 机房动力环境 机房监控系统 人员身份信息 用户智能终端 物联网技术 高度分散 故障处理 管理单元 接收控制 接收用户 开锁动作 运维管理 智能终端 比对 开锁 预存 匹配 站点 失控 采集 发送 一体化 监控 分析 维护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机房监控系统,包括控制管理单元、维护管理单元、动环监控机构、智能锁控机构、用户智能终端;控制管理单元用于接收用户智能终端发送的开锁请求和身份信息,将身份信息与预存的维护人员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并在匹配后发出开锁指令;智能锁控机构用于接收控制管理单元发出的开锁指令,并根据开锁指令执行开锁动作;动环监控机构用于采集机房内部的环境参数信息和设备的实时图像信息;维护管理单元用于对接收的环境参数信息和实时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并在出现异常时生成故障处理工单;本发明实现了机房动力环境监控与运维管理一体化,解决机房站点高度分散、数量巨大、管理失控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机房监控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机房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办公越来越普及,与之配套的通信机房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机房作为信息交换机存储的枢纽,保障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转尤为重要,因此需要专门的维护人员定期对机房进行巡检、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
现有技术中,通信机房的安全管理仍单纯依托传统的门禁卡、视频监控单元进行管理,传统ID卡或蓝牙门禁卡以及单点视频监控单元,在使用及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旧有门禁卡无法实现精准到人的管理,且时常出现拆借、遗失、私自复制等情况,因此,在机房日常维护以及故障处理的工作中,常出现申请进站人与实际上站人不符的情况,当站内出现布线混乱、设备丢失等问题时,也由于无精确的人员管理流程,导致难以追责,致使机房安全责任事故的风险日益突出。
2、现有的通信机房监控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专门人员派发维护工单,存在工单人工派发不及时,处理时限管理偏主观化的问题;
3、传统通信机房安全管理,重心完全在机房门的管理上,而忽视了机房内部安全隐患以及维护人员的操作行为,维护人员进站维护的过程中,部分维护人员存在一些不合法操作行为,由于维护人员的维护操作数据无备份,无法做到历史追踪,当安全事故发生后,无法追踪溯源,且无法实现对维护人员的巡检和维护操作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4、传统单点视频监控设备仅能做到固定角度的数据采集,无法做到无死角、分时监控指令的调度下发,同时数据采集能力的大小受存储卡容量限制,局限性太大;
5、传统通信设备的资产管理完全依靠人工手动录入平台,信息准确性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由于设备维修、拆装、移动等,导致资产的登记信息与设备去向不一致,资产管理仅存台面上的数字记录,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资产跟踪管理;
6、传统机房内动力环境监控数据的采集和回传依靠机房内的固网传输资源,当通信机房出现故障时,动力环境监控数据的传输将出现中断,导致动环监控功能失效,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机房安全风险防控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机房监控系统,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机房监控系统存在的申请进站人与实际上站人不符、工单人工派发不及时、无法实现对维护人员的巡检和维护操作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机房监控系统,包括动环监控机构、控制管理单元、用户智能终端、智能锁控机构和维护管理单元;
用户智能终端、智能锁控机构和维护管理单元均与控制管理单元具有通信连接;动环监控机构分别与控制管理单元、维护管理单元具有通信连接;
动环监控机构用于采集机房内部的环境参数信息和设备的实时图像信息,以及申请开锁的维护人员的身份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48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