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滑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5432.4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8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万玉梅;朱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玉梅 |
主分类号: | C03C8/18 | 分类号: | C03C8/18;C04B41/86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朱亲林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釉面砖 防滑 发酵混合液 干燥砖坯 混合粉末 水搅拌 改性 过筛 碎渣 釉料 制备 铝矾土 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二沉池污泥 细菌纤维素 滑石粉 磷脂 表面施加 防滑性能 高温反应 混合粉碎 混合球磨 模压成型 逐级降温 矿渣 硅灰石 核桃壳 混合料 水混合 苏州土 充氮 棉秆 粘土 煅烧 发酵 秸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滑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按将苏州土,滑石粉,硅灰石,宽城土混合球磨,过筛,得混合粉末;将秸秆,棉秆,核桃壳混合粉碎,过筛,得混合碎渣;将混合碎渣,二沉池污泥,水混合发酵,得发酵混合液;将混合粉末,发酵混合液,水搅拌混合,模压成型,干燥,得干燥砖坯;将矿渣混合料,粘土,细菌纤维素,铝矾土,磷脂,水搅拌混合,得改性釉料;在干燥砖坯表面施加改性釉料,充氮高温反应,逐级降温,煅烧,降温,得防滑釉面砖。本发明提供的防滑釉面砖具有优异的防滑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滑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釉面砖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建材产品。通过在砖坯表面施釉烧成,获得丰富的装饰效果,而且釉面防污,易清洁,特别适用于水汽较重和污渍较多的厨房和卫生间装修。对于印花系列产品,还可以通过釉面来保护印花层不被磨损。然而釉面产品多为平面装饰,而且光滑平整的釉面不防滑,不适用于地面铺贴。为此,人们通过在模具上设置具有凹凸纹路的防滑纹,使得冲压出的砖坯也有相应的纹路,但施釉后,防滑纹路会变得模糊,这种方式也不能在砖面形成密集的防滑凸起,而且在坯体表面的凹凸纹路也容易造成断釉、缺釉等缺陷。
釉面砖具有以下优点:釉面砖的色彩图案丰富、规格多、清洁方便、选择空间大、适用于厨房和卫生间;釉面砖表面可以做各种图案和花纹,比抛光砖色彩和图案丰富;釉面砖的表面强度会大很多,可作为墙面和地面两用;相对于玻化砖,釉面砖最大的优点是防渗,不怕脏,大部分的釉面砖的防滑度都非常好,而且釉面砖表面还可以烧制各种花纹图案,风格比较多样;虽然釉面砖的耐磨性比玻化砖稍差,但合格的产品其耐磨度绝对能满足家庭使用的需要;防渗,无缝拼接,任意造型,韧度非常好,基本上不会发生断裂等现象;吸水率:釉面砖的吸水率大于 10%;耐急冷急热的特性:耐急冷急热性是指釉面砖承受温度急剧变化而不出现裂纹的性质。试验采用的冷热温度差为 130士 2“C;弯曲强度:釉面砖的弯曲强度平均值不小于 16MPa,当砖的厚度大于或等于7.5mm时,弯曲强度平均值不小于13MPa。
目前传统的防滑釉面砖还存在防滑性能无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因此还需对其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釉面砖防滑性能无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滑釉面砖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按重量份数计,将8~10份苏州土,5~8份滑石粉,50~60份硅灰石,20~30份宽城土混合球磨,过180目的筛,得混合粉末;
(2)按重量份数计,将20~30份秸秆,20~30份棉秆,20~30份核桃壳混合粉碎,过120目的筛,得混合碎渣;
(3)按重量份数计,将10~20份混合碎渣,3~5份二沉池污泥,30~40份水混合发酵,得发酵混合液;
(4)按重量份数计,将20~30份混合粉末,10~20份发酵混合液,40~60份水搅拌混合,模压成型,干燥,得干燥砖坯;
(5)按重量份数计,将3~5份矿渣混合料,30~40份粘土,8~10份细菌纤维素,8~10份铝矾土,3~5份磷脂,40~60份水搅拌混合,得改性釉料;
(6)在干燥砖坯表面施加改性釉料,充氮高温反应,逐级降温,煅烧,降温,得防滑釉面砖。
所述矿渣混合料为铁矿渣,铜矿渣,云母矿渣按质量比1:1:1混合球磨而成。
所述磷脂为花生磷脂,大豆磷脂或蛋黄磷脂中的任意一中。
所述改性釉料施加厚度300~4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玉梅,未经万玉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54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