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杏鲍菇出菇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5719.7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9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徐相如;沈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7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杏鲍菇 出菇培养 灭菌 接种 出菇期管理 培养基原料 杏鲍菇栽培 培养基 出菇 制备 装袋 冷藏 搭配 光照 通风 管理 | ||
一种杏鲍菇出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包装与冷藏。本发明的杏鲍菇栽培方法通过培养基原料成分及比重的搭配,接种、灭菌、出菇期管理中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及管理方法的控制,提高了杏鲍菇的营养、口感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杏鲍菇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杏鲍菇出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是一种生长于欧洲地中海区域、中东和北非,但也在亚洲部分地区生长的食用性菇类,因其具有杏仁的香味和菌肉肥厚如鲍鱼的口感而得名。杏鲍菇是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栽培主料有棉籽壳、木屑,其他辅料有麸皮、糖、碳酸钙等。但是目前市场上杏鲍菇培养方法多种多样,培养出的杏鲍菇品质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杏鲍菇的营养、口感和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杏鲍菇出菇培养方法,通过杏鲍菇配方原料的选择和比重的配比,接种、灭菌、出菇期管理中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及管理方法培养杏鲍菇,利用本方法培养的杏鲍菇营养均衡、口感脆嫩、产量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杏鲍菇出菇培养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
(1)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粗木屑8~10份,细木屑8~10份,玉米芯颗粒20~40份,细甘蔗渣8~10份,粗甘蔗渣8~10份,麸皮17~19份,豆粕9~9.5份,玉米粉8~10份,轻质碳酸钙0.5~1.5份,生石灰0.2~0.8份;
将粗木屑、细木屑、玉米芯颗粒、粗甘蔗渣、细甘蔗渣作为主料经过预处理后按照体积法逐层进行堆制,然后进行翻堆处理,翻堆处理好之后的主料经搅拌处理后待用,麸皮、玉米粉、豆粕、生石灰、轻质碳酸钙作为精料按照组分配比混合后,与主料搅拌混合制得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5%~70%,pH值控制在8.5~9.2;
上述的杏鲍菇培养基配方,原料的质量标准为:粗木屑的颗粒度为4mm~6mm,细木屑的颗粒度为2mm~4mm,细甘蔗渣的颗粒度为2mm~4mm,粗甘蔗渣的颗粒度为4mm~8mm,玉米芯的颗粒度为小于等于8mm,麸皮的颗粒度为小于等于4mm,玉米粉的颗粒度为小于等于1.5mm。
(2)装袋:将制得的培养基装袋,得到所需菌包,菌包重量控制在1.4kg~1.5kg;
(3)灭菌:将菌包装入灭菌筐,灭菌筐置于灭菌锅中灭菌,灭菌后将菌包放置在10000级净化冷却室进行强制降温处理8~10小时,菌包内培养基的pH值控制在6~6.2;
(4)接种:控制菌包中心温度在18~22℃时进行接种作业,接种前对整个接种管道、接种枪和菌种输送管道进行灭菌处理,之后使用接种枪对每个菌包接种,菌包内每千克培养基接种量控制在24.3~24.7cc;
(5)培养:接好菌种的菌包放置在培养架上,运至定植库堆放9~11天,温度控制在21~23℃,湿度在60~6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000~5000ppm,接种后第9天转运至培养库,在培养库放置26~29天后运至出菇房,培养阶段全程无光培养;
(6)出菇:培养好的菌包转运至出菇房,挑选无污染菌种放置在出菇网格上进行出菇,出菇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不同的阶段调节空间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
第一阶段为十天,
第一天空间温度为12~14℃,发育状态为打冷刺激,
第二天空间温度为16~18℃,发育状态为料面菌丝恢复,
第三天空间温度为16~18℃,空间湿度为60~70%,光照强度为700~800lux,光照时长为8~10h,通风条件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2000~4000ppm,发育状态为料面菌丝恢复、菌丝扭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57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