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处理用高效脱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6034.4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1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琛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755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脱水 底端 壳体 竖向 脱水筛网 污泥处理 导流板 转筒 出料管 进料斗 体内 导流板底端 壳体左侧壁 底部封闭 顶部开口 固定设置 固定轴承 结构设置 均匀设置 壳体顶部 脱水效率 转筒侧壁 出液孔 出液口 下倾斜 筒体 污泥 贯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用高效脱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壳体内对应进料斗下方设置有脱水筛网,脱水筛网底端固定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向左下倾斜设置,导流板左侧底端固定在壳体左侧壁上,所述壳体左侧对应导流板底端上方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壳体内对应脱水筛网右端下方设置有竖向转筒,竖向转筒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筒体,竖向转筒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出液孔,所述竖向转筒底端中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底端贯穿壳体底部且套装在壳体底部设置的固定轴承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用高效脱水装置,结构设置巧妙且布置合理,本发明实现污泥的高效脱水,脱水效率高且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泥处理用高效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目前污水处理主要污水处理按照其作用可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三种。
①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物理法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用于村镇水体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污水处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②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处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③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多用于工业废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处理法处理效果好、费用高,多用作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作进一步的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污水在处理过后会残留很多污泥,有些污水处理装置在处理污水过后,由于无法对污泥进行处理导致残留的污泥越来越多,这些污泥往往都是潮湿含水率较高,大大增加了污泥的运输难度,而且污泥具有广阔的资源化和能源化的利用前景,所以需要对污泥进行干燥,便于运输,便于二次处理。
然而传统的污泥脱水设备,结构呆板,功能单一,尤其是脱水效果差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用高效脱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处理用高效脱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壳体内对应进料斗下方设置有脱水筛网,脱水筛网底端固定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向左下倾斜设置,导流板左侧底端固定在壳体左侧壁上,所述壳体左侧对应导流板底端上方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壳体内对应脱水筛网右端下方设置有竖向转筒,竖向转筒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筒体,竖向转筒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出液孔,所述竖向转筒底端中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底端贯穿壳体底部且套装在壳体底部设置的固定轴承上,所述壳体底部出料管外端设置有排污口,所述竖向转筒内顶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中部设置有竖向转轴,所述壳体内右侧壁对应竖向转筒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竖向转轴顶端套装在固定板底部设置的固定轴承上,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竖向转轴驱动机构,所述壳体底部向左下倾斜设置,所述壳体底部左端设置有第二出液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水筛网呈弧形凹槽状,所述壳体内上设置有与脱水筛网配合的挤压辊,所述挤压辊两端辊轴套装在壳体侧壁对应位置设置的轴承上,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挤压辊驱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琛,未经张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60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