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人机应用平台的残留气体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7451.0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2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孙瑛;赵艳启;朱鹏程;贾德利;王绍贺;陈子旬;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于忠洲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残留气体 检测装置 应用平台 磷化氢气体 透明硅胶管 缓冲压簧 检验检疫 螺纹接头 人员安全 软管接头 远程检测 数据处理 检测杆 容纳箱 旋转体 圆盘形 检测 粮食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应用平台的残留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无人机、检测数据处理箱、透明硅胶管、T型三通软管接头、检测杆、螺纹接头、圆盘形旋转体、缓冲压簧、容纳箱以及连接块。该残留气体检测装置能够远程检测粮食堆中的磷化氢气体含量,避免检验检疫人员中毒,确保人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无人机应用平台的残留气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每年通过各口岸进口的粮食达到一亿吨以上;我国进口的粮食通常有小麦、大豆、玉米、大米等粮食种类,在过去的几年当中,粮食的进口种类和进口量都在翻倍的增加,根据农业部的预测,到2025年时,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将达到1.5亿吨。如此巨大的粮食进口量,运输基本上全是通过海洋运输从粮食出口国通过大型运输船(大货轮)运到我国各个进口检验检疫口岸,然后通过口岸的检验检疫机构和工作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将粮食运上岸,然后在陆续运到各个粮食加工企业。但是在海洋运输过程中运输较长、运输环境长时间处于高湿状态,因此粮食极易受到病虫害危险、感染虫害,给供货商带来损失;于是,相当数量的粮食出口国供货商为使运输和人工成本降低,避免粮食进口国进境口岸检验检疫风险,通常会在大型运输船(大货轮)运输粮食过程中使用有毒气体对所运输的粮食进行熏蒸剂熏蒸,对粮食等运输农作物进行预防性的检验检疫除害处理,力求满足粮食进口国口岸的检验检疫规定和降低运输和人力成本,避免损失。而粮食出口国供货商经常使用的熏蒸剂是在船舱中放置大量的磷化铝,利用磷化铝和水蒸气的作用产生磷化氢气体(PH3)进行随行熏蒸。
但是磷化氢气体(PH3)是剧毒气体,有着不容忽视的缺点:会和粮食在一起产生吸附,虽然对粮食本身品质影响较小,但是一旦吸附粮食上或者浓度超标时会抑制人的神经中枢,刺激人的肺部,引起肺水肿和心脏扩大,一旦人误食了这种粮食或者吸入了这种气体,将会对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危险;国内媒体也曾报道过多起因食用磷化铝气体蒸熏过的粮食,而造成的人死亡和发生中毒的事件。同时磷化氢气体(PH3)具有可燃性、存在燃爆的危险。因此对磷化氢气体残留浓度的超标检测尤为重要,只有采用有效的测毒仪器对粮食内部残留气体和船舱内的残留气体检测合格后,才能开展实施下一步的具体工作。但其中在口岸对大型运输船(大货轮)运输粮食进行检验检疫时,检查方式均由检验人员手持检测设备进入船舱直接接触粮食本体进行检测,这种检验方式和检测设备,对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的危害风险性极大,如果检验检疫工作人员防护不当,不慎吸入磷化氢气体(PH3)就会发生严重中毒事件,这种事情也是偶有发生的,并且原有的检测方式存在现场无法复原、数据无法及时有效记录并存储和检测时间过长等问题弊端。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基于无人机应用平台的残留气体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应用平台的残留气体检测装置,以实现粮食中磷化氢气体的安全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74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更换的气体传感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对高硫氛围中气体进行分析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