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智能电容器及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7911.X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9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宇;李帮家;王国安;王莉;马庆华;赵国锋;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得诚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J3/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糜婧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主控板 智能电容器 磁保持继电器 电容本体 复合电容 开关板 不平衡度补偿 交流采样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 继电器开关 补偿方式 补偿容量 功率因数 控制驱动 有功功率 匹配 有功 灵活 | ||
1.一种复合型智能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板、开关板以及电容本体;其中,
所述主控板包括主控板MCU以及与主控板MCU连接的交流采样电路,所述交流采样电路用于采集电网侧的三相电压、电流及电压电流夹角,并将所述电网侧的三相电压、电流及电压电流夹角发送给主控板MCU;
所述开关板包括磁保持继电器、控制驱动信号处理电路以及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相匹配的继电器开关,所述主控板MCU通过控制驱动信号处理电路驱动磁保持继电器动作,进而控制对应继电器开关的吸合;
所述电容本体包括分补电容和复合电容,所述分补电容和复合电容均为三个,三个分补电容分别记为分补电容CA、分补电容CB、分补电容CC,三个复合电容分别记为复合电容CAB、复合电容CBC和复合电容CAC,所述磁保持继电器和继电器开关均为六个,所述继电器开关分别记为继电器开关KA、继电器开关KB、继电器开关KC、继电器开关KAB、继电器开关KBC、继电器开关KAC;所述分补电容CA和继电器开关KA串联后形成第一支路,所述分补电容CB和继电器开关KB串联后形成第二支路,所述分补电容CC和继电器开关KC串联后形成第三支路,所述分补电容CAB和继电器开关KAB串联后形成第四支路,所述分补电容CBC和继电器开关KBC串联后形成第五支路,所述分补电容CAC和继电器开关KAC串联后形成第六支路,其中,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分别连接至A相线、B相线和C相线上,所述第四支路、第五支路和第六支路串联形成环形结构,所述第四支路和第六支路的连接点接入A相线,所述第四支路和第五支路的连接点接入B相线,所述第五支路和第六支路的连接线接入C相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智能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补电容为单相电容,所述复合电容为相间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智能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三个复合电容的容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智能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智能电容器还包括人机交互显示板,所述人机交互显示板包括液晶显示屏以及按键,所述液晶显示屏以及按键均与主控板MCU相连。
5.一种复合型智能电容器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智能电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主控板MCU接收电网侧的三相电压、电流及电压电流夹角,并根据所述电网侧的三相电压、电流及电压电流夹角计算A、B、C三相功率因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并根据有功功率计算三相有功功率不平衡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ε为三相有功功率不平衡度,PA、PB和PC分别为A相有功功率、B相有功功率和C相有功功率,PMax为PA、PB和PC的最大值;
当三相有功功率不平衡度大于不平衡度阈值时,则控制每个复合电容的投入或切除,实现相间有功转移,以补偿有功功率不平衡度;
当三相有功功率不平衡度不大于不平衡度阈值,且A、B、C三相功率因数均小于目标功率因数上限时,则进行三相无功功率补偿;如果三个复合电容均以投入,而A、B、C三相功率因数仍均小于目标功率因数上限时,则依次投入三个分补电容,直至A、B、C三相功率因数均小于目标功率因数上限;
当三相有功功率不平衡度不大于不平衡度阈值,且单相功率因数小于目标功率因数上限时,则投入目标相线对应的分补电容,所述目标相线为功率因数均小于目标功率因数上限的相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得诚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得诚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791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功并联补偿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降耗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