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评价制品混凝土可成型性能的试验设备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8547.9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9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江;翁智财;刘子科;王月华;胡建伟;何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铁锋建筑工程技术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盛料容器 成型性能 试验设备 坍落度筒 台面 成型 物理量 密实 振动控制开关 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充填 变频振动 变形能力 振动频率 坍落度 振动台 泛浆 可用 装入 变形 测量 观察 记录 统一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评价制品混凝土可成型性能的试验设备和方法,具体是将搅拌好已知坍落度的混凝土,装入放置在专用盛料容器中部的坍落度筒中,然后把专用盛料容器固定在变频振动设备的振动台面上,提起坍落度筒,开启振动控制开关使台面在设定的频率下振动,观察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和变形速度,记录从台面开始振动直至混凝土充填满专用盛料容器,且混凝土表面全部泛浆所用的振动时间,用统一的物理量即以盛料容器的高度与直径比值乘以振动频率再除以振动时间的计算数值作为制品混凝土的可成型指数,来表征将制品混凝土的可成型性能;本发明具有适用性广、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等特点,可用于评价不同制品混凝土的成型和密实难易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工作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评价制品混凝土可成型性能的检测装置与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拌和物是由水泥、矿物掺和料、砂子、石子、水和外加剂等材料经混合搅拌而成的气-液-固多相材料,各组分颗粒粗细不匀,各组分的流动性能各不相同,为衡量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评价其可成型性能,除了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坍落度试验外,人们还提出了密实因素试验、重塑试验、维勃稠度试验、增实因素试验等试验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在定量测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它只能是对普通混凝土工作性的某一单一特性作定量的测定,只是将混凝土的工作性与所测定的物理量建立简单的联系,并不能有效反映混凝土的可成型性能的难易程度。
制品混凝土由于涉及品种多、涵盖范围广,包括干硬性、半干硬性、低塑性、塑性、流态、大流态等不同工作性的混凝土,为了使制品混凝土拌和物能够流动以充满模腔,常借助于振动密实成型工艺来克服混凝土拌和物的剪应力,使得固体颗粒不断受到冲击力的作用而引起颤动,让制品混凝土拌和物部分或全部液化流动,从而实现混凝土拌和物密实成型。目前,对于制品混凝土工作性能的评价方法相对落后,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方法将不同制品混凝土工作性能用一个科学合理的量值表征出来。对于干硬性混凝土采用通常采用维勃稠度试验、增实因素试验来表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由于测试操作繁琐、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明显制约着现场推广应用;而对于非干硬性混凝大部分还采用坍落度试验,通过混凝土在静止状态下自然坍落高度来表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已不能全面真实反映振动条件下混凝土的工作特性和可成型性能,因此,如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法,有效评价不同制品混凝土的可成型性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既有制品混凝土可成型性能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发明一种适用性广、操作简便的、测量精度高、可用于评价制品混凝土可成型性能的试验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评价制品混凝土可成型性能的试验设备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步骤:(1)湿润坍落度筒和专用盛料容器,并确保坍落度筒内壁和专用盛料容器内壁无明水,将坍落度筒放置在专用盛料容器中部位置,然后把搅拌好已知坍落度的混凝土规范分层装入坍落度筒中;(2)将已装好混凝土的坍落度筒和专用盛料容器放置在变频振动设备的振动台面上,并把专用盛料容器与变频振动设备的振动台面固定一起;(3)提起坍落度筒,待混凝土自然坍落扩展完毕后,设置好变频振动设备的振动频率f,开启变频控制柜的振动控制开关,观察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和变形速度,记录从振动台面开始振动直至混凝土充填满专用盛料容器,且混凝土表面全部泛浆所用的振动时间T;(4)将专用盛料容器的高度H与直径D的比值乘以振动频率f再除以振动时间T,所获得的计算数值作为混凝土可成型指数,通过可成型指数的大小来判断混凝土的成型和密实难易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铁锋建筑工程技术开发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铁锋建筑工程技术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85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