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渗漏钻孔埋嘴高压灌浆堵漏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9345.6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7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国;许国兵;李超;雷斌;杨小伟;周明佳;崔炳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科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2 | 代理人: | 彭光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漏 地下连续墙 灌浆 堵漏 钻孔 深基坑 封口 水溶性聚氨酯 油溶性聚氨酯 深基坑支护 防渗性能 加固补强 施工领域 全断面 止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渗漏钻孔埋嘴高压灌浆堵漏处理方法,涉及深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施工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的步骤:A、清理渗漏面;B、全断面钻孔;C、埋嘴;D、高压灌浆;E、清理;F、封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油溶性聚氨酯和水溶性聚氨酯的混合,充分利用两种材料的优点,不仅堵漏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具有加固补强的作用,从而达到止水堵渗漏的效果,防渗性能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施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渗漏钻孔埋嘴高压灌浆堵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支护形式已越来越普遍采用,其施工工艺是按槽段分幅施工,接头处多采用工字钢接头相连接,相邻两幅槽段接头部位往往是渗漏水的薄弱点,在深基坑后期开挖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地下连续墙接头处渗漏水的问题。为避免地下连续墙接头处渗漏水的质量通病,通常会在接头处预埋高压注浆管,在成槽后进行注浆,但实际操作中受地层的影响还是难以避免接头部位的渗漏。此外,由于混凝土浇筑不当等其他原因也会出现其他部位的渗漏水问题。
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地下连续墙局部漏水通道比较明显的情况,通常采用导流管引流,用双快水泥等堵漏材料先封堵导流管四周,待堵漏材料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再堵断导流管内的水流进行处理。对于渗漏面积较大又没有明显渗漏点和漏水通道的情况,上述方法难以进行有效处理。
目前地下连续墙多为二合一设计,对出现的地下连续墙面的渗漏必须进行妥善处理,以确保地下结构的防水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渗漏钻孔埋嘴高压灌浆堵漏处理方法,通过该方法形成具有良好止水性能的发泡固结体,从而达到止水堵渗漏的效果,防渗性能良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渗漏钻孔埋嘴高压灌浆堵漏处理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A、渗漏面的清理,人工凿开渗漏或潮湿部位,详细的检查、分析渗漏情况,确定渗水点的位置及影响范围;清理干净需要堵漏的区域,凿除混凝土表面松散杂物,确保表面干净;
B、全断面钻孔,在渗漏范围内进行全断面钻孔,并根据渗漏水的范围和位置,设置钻孔数量和范围,并且以渗漏范围的中心在该渗漏范围内按梅花形设置钻孔,此后使用电锤在渗漏范围内进行钻孔;
C、埋嘴,在步骤B中的钻孔内埋设注浆埋嘴,即止水针头,使注浆埋嘴与钻孔的内壁之间无间隙,不漏水;
D、高压灌浆,包括以下的步骤:
d1、选取灌浆材料,采用聚氨酯作为止水灌浆材料,聚氨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种,将油溶性聚氨酯和水溶性聚氨酯按体积比1:2的比例进行混合,形成混合溶液;
d2、选取灌注机,选取的灌注机的最大的输出压力为10000psi,提供持续的压力以进行灌注,将灌注材料压入砼结构内微隙、微缝和毛细孔填充结构内部;
d3、进行高压注浆,将油溶性聚氨酯和水溶性聚氨酯的形成的混合溶液,倒入灌注机的料杯内,使用灌注机通过在钻孔内埋设的注浆埋嘴向钻孔内灌注混合溶液,在灌注过程中,从漏水较大的中心部位开始向四周进行,竖直墙面上的灌注顺序由上而下,当混合溶液从裂缝处冒出时,应立即停止灌注;移入临近的注浆埋嘴内继续灌注;灌注材料在砼结构内微隙、微缝和毛细孔填充结构内部形成发泡固结体;
E、清理,灌浆完毕后,确认不漏水后即可对已固化的溢出的灌浆材料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E过后,还包括以下的步骤:
F、封口,采用快干水泥对灌浆的钻孔进行修补、封口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B中,所述钻孔直径为14mm,钻孔间距为10-20cm,钻孔深度为17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93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