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用配流盘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19714.1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6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晶;陈帅;刘美珍;刘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叶片 连续 回转 伺服 马达 用配流盘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用配流盘,属于液压元件技术领域。通过在配流盘上设计阻尼孔和预压缩容腔,为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叶片所形成的封闭容腔增加了一个缓存区,来降低叶片所形成的封闭容腔在升压和降压过程中油液的压力梯度,从而降低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工作腔在高低压切换时的压力冲击,减小马达振动和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用配流盘。
背景技术
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作为大负载仿真转台的驱动元件,在马达运转过程中,工作腔在高低压切换时由于油液压差较大而造成的压力冲击不仅会破坏叶片的正常工作状态,而且对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超低速性能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在工作腔在高低压切换时,油液还会产生气穴现象,并由此产生振动和噪声,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技术手段是在配流盘上开三角缓冲槽来减小压力冲击,降低马达噪声。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以上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技术指标并不理想,为更好的降低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工作腔在高低压切换时的压力冲击,减小马达振动和噪声,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用配流盘。
发明内容
为更好的降低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工作腔在高低压切换时的压力冲击,减小马达振动和噪声,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用配流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腰型槽一(1)、油道一(2)、腰型槽五(3)、油道五(4)、三角缓冲槽(5)、腰型槽六(6)、腰型槽二(7)、油道二(8)、油道三(9)、腰型槽三(10)、轴孔(11)、油道六(12)、阻尼孔(13)、预压缩容腔(14)、油道四(15)、腰型槽四(16),其特征在于:三角缓冲槽(5)分别位于腰型槽一(1)、腰型槽二(7)、腰型槽三(10)和腰型槽四(16)的两端,结构相同,油道一(2)、油道二(8)、油道三(9)、油道四(15)分别位于腰型槽一(1)、腰型槽二(7)、腰型槽三(10)和腰型槽四(16)的内部,腰型槽五(3)与腰型槽六(6)相间排列,各有4个,腰型槽五(3)内部设有油道五(4),腰型槽六(6)内部设有油道六(12),位于腰型槽五(3)内部的4个油道五(4)结构相同,位于腰型槽六(6)内部的4个油道六(12)结构相同,轴孔(11)位于配流盘中间,阻尼孔(13)与预压缩容腔(14)连接。
油道五(4)和油道六(12)通过与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外部油路相连接,使油液分别到达腰型槽五(3)和腰型槽六(6)中,腰型槽五(3)和腰型槽六(6)中的油液作用在马达叶片底部,来保证马达叶片在旋转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紧贴定子内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97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拖拉机共用油用液压系统及拖拉机
- 下一篇:一种电液压力伺服阀功率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