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口径光学晶体表面微缺陷的快速寻位与批量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0557.6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5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程健;陈明君;左泽轩;刘启;杨浩;赵林杰;王廷章;刘志超;王健;许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光学 晶体 表面 缺陷 快速 批量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大口径光学晶体表面微缺陷的快速寻位与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1.安装待测光学晶体元件,组装并调整微缺陷检测显微系统,晶体元件移动机构各轴自动回零;
步骤2.基于大口径元件光栅式扫描路径,确定显微镜实际放大倍率,估算不同放大倍率下缺陷检测CCD的视野范围,选择整块晶体元件表面微缺陷扫描步距;
步骤3.采用连续运动采集的扫描方案获得整块晶体表面微缺陷图像;
步骤4.采用基于欧洲机器视觉协会制定的GenlCam标准开发的JAI SDK函数库,编制检测缺陷时CCD图像采集程序,通过建立图像采集程序与给定的数控运动程序的通讯,实现根据晶体实时扫描位置采集图像的功能;图像采集程序用于控制CCD采集图像,数控运动程序用于控制晶体元件的移动;
步骤5.根据步骤4采集的多张光学晶体表面图像,基于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中微缺陷轮廓位置进行拟合,获得每张图片中缺陷点数量、位置、尺寸信息;
步骤6.开发微缺陷点自动检测程序和图形化界面,建立基于Microsoft Access微缺陷信息的数据库,实现对采集图像的批量处理和缺陷点详细信息的管理;
步骤2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步骤2-1、确定显微镜实际光学放大倍率,首先固定CCD和显微镜位置,调焦至晶体待检表面,调节显微镜的可调透镜放大倍率读数为K1;然后利用微铣刀进行对刀,从而在晶体待测表面留下一个圆形轮廓刀痕,利用CCD拍摄此时图片;接着控制晶体沿Y1轴运动一个固定距离D1,使得此时CCD中仍能观察到此刀痕,并再次拍照;测算出两次图片中刀痕移动的像素距离P1,此时可计算出实际光学放大倍率为D1/(s×P1),s为CCD内部像素单元实际尺寸;
调节至不同的显微镜放大读数,重复上述过程,则可得到不同倍率下的实际放大倍率,显微镜的实际光学放大倍率K与镜筒上的标注读数k满足以下公式:
K=0.75×2.0×k (1)
步骤2-2、估算不同倍率下CCD视野范围并确定光栅式扫描步距,根据缺陷检测CCD的像素尺寸和分辨率,结合确定的显微镜实际放大倍率K可估算出不同倍率下缺陷检测CCD的视野范围如下:
选择扫描步距Δx小于或等于3.5mm、Δy小于或等于3.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径光学晶体表面微缺陷的快速寻位与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微缺陷检测显微系统的CCD和显微镜的光轴对准平台上的加工窗口,用于检测光学晶体下表面缺陷,显微镜头前端安装环形高亮LED光源,光源内LED管安装角度与水平方向成30°,使光线集中在晶体表面CCD视场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径光学晶体表面微缺陷的快速寻位与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所述的连续运动采集扫描方案中,光学晶体沿光栅式扫描路径做连续运动,同时上方CCD以一定时间间隔采集一次图像;所述一定时间间隔是指晶体每运动一个扫描步距的时间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口径光学晶体表面微缺陷的快速寻位与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的CCD图像采集程序是在Visual Studio 2012和C++语言编程调试环境下开发的;图像采集程序与给定的数控运动程序的通讯采用窗口消息(WM_COPYDATA)的方式实现通讯,采集中的每一张图像以“X-nx-Y-ny.bmp”的方式命名,其中“nx”、“ny”分别表示X、Y方向走过的扫描步距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055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型视觉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张印铁双面质量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