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比率发光碳点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1476.8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8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先;宋欢欢;于明明;魏柳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5 | 分类号: | C09K11/65;G01N21/64;B82Y2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李红卫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比率 发光 探针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比率发光碳点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比率发光碳点探针以对甲苯酚、六次甲基四胺和邻苯二胺为原料得到碳点发光纳米材料,以比率发光的方式检测锌离子,并且作为新型用于检测锌离子的比率发光纳米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好等优点,可应用于溶液中的锌离子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比率发光碳点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之一,锌离子在DNA复制和修复、基因表达和细胞代谢等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锌离子的检测引起了化学家、生物学家和生理学家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锌离子没有明显的光谱和磁信号,使得常见的分析技术比如紫外可见光谱法、穆斯堡尔谱、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光谱法等难以检测锌离子。
随着荧光分子探针的不断发展,人们合成了许多锌离子的有机分子探针,除了有机分子,越来越多新型的发光材料产生出来。碳点(CDs),作为一个发光纳米材料的新星,在过去十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它们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与传统的量子点不同,碳点合成方法简单且原料多样,与有机荧光探针和传统的无机量子点纳米粒子相比具有极低的毒性,虽然碳点目前已经开发了数以千计的前体和数以百计的合成方法,大多数报道的碳点紫外光激发下发出蓝绿色的光及其发射光的波长依赖于激发光波长,一般情况下碳点的黄色或红色荧光需要绿色或黄色光激发才能得到,这种激发依赖性严重阻碍了碳点在生物成像方面的进一步的应用,而比率型荧光探针可以同时检测两个不同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建立内部标度,可以克服单一荧光探针由于如仪器效率、检测环境、探针浓度等因素影响检测信号的问题,所以将碳点制成比率荧光探针用于检测锌离子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比率发光碳点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比率发光碳点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化合物2-羟基-5-甲基-1,3-苯二甲醛的合成
先将对甲基苯酚和六次甲基四胺溶解于15 mL三氟乙酸溶液中,在氩气保护下,110℃回流反应24 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66 mL盐酸,室温搅拌10 分钟后,用二氯甲烷和饱和食盐水萃取,并用饱和食盐水洗三次,将有机层减压旋蒸除去溶剂,经柱色谱提纯得白色絮状固体,真空干燥得化合物2-羟基-5-甲基-1,3-苯二甲醛。
2)碳点探针的合成
取邻苯二胺和化合物2-羟基-5-甲基-1,3-苯二甲醛,再向其中加入10 mL乙醇,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将溶液转移于水热釜中,于180 ℃烘箱中反应8小时,再冷却至室温,得到浅棕色溶液,用去离子水沉淀三次,离心,将得到的黄色固体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碳点探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对甲基苯酚与六次甲基四胺的物质的量比值为1: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邻苯二胺与化合物2-羟基-5-甲基-1,3-苯二甲醛的物质的量比值为5:4。
一种比率发光碳点探针的应用,该比率发光碳点探针可以作为传感器用于溶液中锌离子的比率荧光检测,可以同时检测两个不同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建立内部标度。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将碳点技术与比率荧光探针技术结合制备比率发光碳点探针,制备条件温和、原料价格低廉、易于推广,且制得的碳点探针作为传感器使用具有光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好可以同时检测两个不同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建立内部标度,可以克服单一荧光探针由于如仪器效率、检测环境、探针浓度等因素影响检测信号的问题,适用于溶液中锌离子的比率荧光检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14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