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1523.9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3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市村泰之;仲野茂司;内野智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00 | 分类号: | F16H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高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在电动机(MOT)的转速为适当转速时,第一滑阀(30A)位于堵塞第六油口(PT6)和第二油口(PT2)的连通的第一位置。在电动机(MOT)的转速超过适当转速时,第一滑阀(30A)位于使第六油口(PT6)和第二油口(PT2)连通的第二位置。本发明的液压控制装置能够在不需要重新设置液压传感器、控制电路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压力控制阀的阀芯的超行程,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被供给到变速器的液压进行控制的液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200369号中,其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率地驱动油泵的液压控制装置,其中,该液压控制装置对被供给较低的液压、即低液压的被供给部和被供给较高的液压、即高液压的液压动作部供给液压。
为了解决该课题,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200369号中,具有:大容量油泵;将高液压供给到液压动作部且容量小于大容量油泵的油泵、即小容量油泵;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小容量油泵将被供给的液压进一步加压后供给到液压动作部。
第一流路将由大容量油泵所供给的液压供给到小容量油泵。第二流路将由小容量油泵所供给的液压供给到液压动作部。第三流路将由大容量油泵所供给的液压不经由小容量油泵而供给到液压动作部。另外,在大容量油泵与小容量油泵之间的第一流路上连接有压力控制阀。
发明内容
但是,作为液压控制装置的一个结构要素的压力控制阀存在如下问题:当小容量油泵的电动机的转速超过适当转速时,压力控制阀的阀芯移动比规定行程长的距离(超行程),当阀芯复位时,液压下降。
因此,可以考虑设置检测来自压力控制阀的液压的液压传感器,使用另外设置的控制电路来高精度地控制小容量油泵的电动机的旋转,据此,抑制上述的超行程。但是,需要另外设置液压传感器、控制电路等,而导致成本上涨的新问题的产生。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创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其能够在不需要重新设置液压传感器、控制电路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压力控制阀的阀芯的超行程,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1]本发明所涉及的液压控制装置具有下述特征。即,具有机械式油泵;电动油泵,其具有电动机;压力控制阀,其连接在所述机械式油泵与所述电动油泵之间;第一流路,其将从所述电动油泵流出的油流供给到变速器;和第二流路,其从所述第一流路的中途分支,将从所述电动油泵流出的油流的一部分供给到所述压力控制阀。
所述压力控制阀具有:第一供给口,其被供给来自所述机械式油泵的油流;第一排出口,其将来自所述机械式油泵的油流传递给所述电动油泵;第二供给口,其被供给来自所述第二流路的油流;第三供给口,其被供给来自所述第二流路的先导压力;和阀芯,其通过由所述第三供给口所供给的所述先导压力而移动。
所述阀芯在所述电动机的转速为适当转速时,位于堵塞所述第二供给口和所述第一排出口的连通的第一位置,在所述电动机的转速超过适当转速时,位于使所述第二供给口和所述第一排出口连通的第二位置。
电动油泵将从机械式油泵经由压力控制阀所供给的液压进一步加压后供给到变速器。因此,在电动油泵的电动机的转速没有超过适当转速的情况下,由于先导压力低于规定值,因此,阀芯位于堵塞第二供给口和第一排出口的连通的第一位置。
并且,当电动机的转速超过适当转速时,由于先导压力超过规定值,因此,阀芯移动到使第二供给口和第一排出口连通的第二位置。
据此,由于第二供给口和第一排出口相连通,因此,能够将从第二流路经由第二供给口进入到压力控制阀内的油流分散到第一排出口。即,能够将在第二流路中流动的油流的压力分散到第一排出口,从而能够抑制施加给阀芯的先导压力的上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1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