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林土壤熟化系统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2677.X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8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葛永金;何小勇;刘跃钧;林昌礼;谢建秋;程亚平;宋艳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B77/00 | 分类号: | A01B77/00;A01G24/4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土壤 熟化 系统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油茶林土壤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制作方法如下:
1)准备培养箱:培养箱由底板(1)和侧板(2)构成;所述侧板(2)为透明树脂类材料制作而成,底板(1)为木质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相邻侧板间采用铰链连接,侧板与底板之间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2)在培养箱内依次铺填入保水层(A)、鹅卵石层(B)、稻草层(C);然后在稻草层(C)上方放置投料管(3);然后在投料管(3)外侧铺填入蚯蚓层(D)基质,接种蚯蚓后再铺填蚯粪层(E);
3)繁殖蚯蚓:培育2-3个月后,进入备用养护阶段,通过投料口投喂食物;
4)铺入基质层(F)并种植白三叶;
5)待白三叶生长盖度达到90%左右时,将该培养箱移植到油茶新造幼林地,移植时,在油茶林地株间或行间挖掘空穴,放入该培养箱,取出前后左右4块侧板,底板留置在地下,周边缝隙填入土壤并浇水;此后视白三叶长势和蚯蚓生长情况进行水分管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土壤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尺寸为:长×宽×高分别为120 cm×60 cm×70 cm;所述底板(1)和侧板(2)上均设有透水透气孔(5);所述透水透气孔直径为0.1-0.3 cm,按1 cm×1 cm间距均匀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土壤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保水层(A)厚度为10cm;鹅卵石层(B)厚度为2 cm;稻草层(C)厚度为1-2 cm;蚯蚓层(D) 厚度为20-25 cm;蚯粪层(E) 厚度为1-2 cm;基质层(F) 厚度为10-15 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土壤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层(A)材料为添加保水剂的洁净中砂,保水剂按质量百分比为5‰-8‰的量进行添加,所述保水剂质量百分比配方为:65%-66%的丙烯酰胺;23%-24%的丙烯酸钾;8%-10%的水;0.5%-1.0%的交联剂;所述保水层的制备方法为:将中砂和保水剂按比例充分拌匀后并浇透水,待保水剂吸足水后,摊铺入培养箱底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土壤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层(D) 制作方法为:将粉碎的蔬菜、瓜果皮、废菌棒、牛粪按质量比1:1:1:1充分混匀,经腐熟后,摊铺到稻草层(C)的上面,每个培养箱接种30-40条蚯蚓,蚯蚓种类按表栖型:深栖型=2:1的比例。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土壤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F) 的基质配方为:按质量百分比为50%的泥炭+5%的蛭石+30%的田园土+10%的有机肥+5%的复合肥;所述基质层内种植白三叶,具体方法为:选择3月底至4月底或9月中下旬,在基质层(F)内播种白三叶种子;播种前用清水对种子进行浸种12小时,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播种;均匀撒播,每个培养箱撒播的种子量为1-2 g;播种后出苗前,及时耙耱,以利出苗;三叶草苗期易受杂草侵害,苗期应中耕松土除草1~2次,并加强水肥管理,及时防治害虫危害。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土壤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管(3)中下部设有拱门状开口(3-1);所述拱门状开口为2-4个,环状均匀分布;所述投料管底部置于稻草层(C)上方;投料管的高度为40 cm,管口直径为15-18 cm;拱门状开口的高度为20-30cm,宽度为4-6 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土壤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管(3)设有5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26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