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缩短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虹吸形成时间的出水流道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5615.4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4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成立;苗晨阳;周艳霞;李尚红;车晓红;束明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20 | 分类号: | E03F5/20;E03F5/2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缩短 泵站 虹吸 水流 形成 时间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缩短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虹吸形成时间的出水流道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依次贯通连接的出水弯管段、圆管段、圆变方管段、方管段、上升管段、驼峰管段、下降管段、出口管段;所述驼峰管段的下方设有圆柱体连通段,圆柱体连通段的两端分别与上升管段、下降管段贯通连接;所述上升管段上设有第一真空破坏阀,下降管段上设有第二真空破坏阀,驼峰管段上设有第三真空破坏阀;所述圆柱体连通段的中点处设置一个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的打开与关闭来控制圆柱体连通段的连通与断开。本发明结构上简单合理,对虹吸式出水流道传统结构的创新,虹吸形成的时间更短,机组启动过程中的振动更小,从而保证了水泵在启动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缩短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虹吸形成时间的出水流道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出水流道是连接水泵导叶出口与出水池的通道,大部分应用于低扬程的大、中型泵站。它是泵站建筑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为了让水流从水泵导叶出口到出水池的过程中更好地转向和扩散,在不发生脱流或漩涡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减少水头损失。出水流道有多种形式,一般有虹吸式出水流道、直管式出水流道、斜式出水流道等。
传统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由扩散段、弯管段、上升段、驼峰段、下降段和出口段组成的,它的工作原理是水泵启动后,流道内的空气通过真空破坏阀排出流道,而当水流充满全流道后,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当水泵停机时,可即时打开真空破坏阀,使空气进入流道顶部,破坏流道内真空,从而能够截断水流,防止出水池的水倒流进入进水池。
然而在虹吸形成的过程中,流道驼峰段的压力波动较大,容易引起机组的振动,从而影响整体泵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需要对传统的虹吸式出水流道进行创新设计,来尽可能地缩短虹吸形成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虹吸式出水流道虹吸形成时间长、机组振动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缩短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虹吸形成时间的出水流道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缩短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虹吸形成时间的出水流道,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贯通连接的出水弯管段、圆管段、圆变方管段、方管段、上升管段、驼峰管段、下降管段、出口管段;所述驼峰管段的下方设有圆柱体连通段,圆柱体连通段的两端分别与上升管段、下降管段贯通连接;
所述上升管段上设有第一真空破坏阀,下降管段上设有第二真空破坏阀,驼峰管段上设有第三真空破坏阀;所述圆柱体连通段的中点处设置一个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的打开与关闭来控制圆柱体连通段的连通与断开。
所述第一真空破坏阀设置于上升管段中心处,第二真空破坏阀设置于下降管段中心处,第三真空破坏阀设置于驼峰管段上表面中心处。
所述圆柱体连通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所述圆柱体连通段中心点距驼峰段的距离为方管段与驼峰段之间垂直距离的0.5倍;所述圆柱体连通段的圆柱体圆直径为驼峰段高度的1倍;所述圆柱体连通段前端与上升管段相连,后端与下降管段相连。
一种缩短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虹吸形成时间的出水流道进行使用的方法,其特征是:
出水流道与水泵机组配合使用,将出水流道中的出水弯管段连接于水泵机组上,在水泵机组启动前,打开第一真空破坏阀、第二真空破坏阀、第三真空破坏阀,打开电磁阀,水泵机组启动后,水经出水弯管段、圆管段、圆变方管段、方管段、上升管段、驼峰管段、圆柱体连通段、下降管段、出口管段流出,出水流道内的水位迅速上升,当水位超过第一真空破坏阀、第二真空破坏阀的位置时,关闭第一真空破坏阀、第二真空破坏阀;水位继续上升,当水流充满全出水流道后,关闭第三真空破坏阀,关闭电磁阀,水泵机组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56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