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装配竹胶板—钢管收尘石粉混凝土组合柱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26351.4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5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卫锋;周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C3/36 | 分类号: | E04C3/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4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粉混凝土 收尘 组合柱 钢管 钢拉杆 螺帽 竹胶板 抗压 装配 竹胶板层 长细比 减小 抗压承载能力 传统装饰 工程结构 工艺处理 螺纹连接 十字交错 轴向设置 承重柱 掺入 蠕变 失稳 石粉 外壁 制作 混凝土 变形 垂直 水泥 调控 | ||
涉及一种半装配竹胶板—钢管收尘石粉混凝土组合柱,包括:竹胶板层、钢管、收尘石粉混凝土柱、钢拉杆和螺帽;收尘石粉混凝土柱位于钢管内部,竹胶板层黏贴在钢管的外壁上;收尘石粉混凝土为掺入收尘石粉的水泥配制成的混凝土;钢拉杆呈十字交错形式垂直于钢管的轴向设置,钢拉杆的两端均配设有螺帽,螺帽与钢拉杆通过螺纹连接。该组合柱采取钢管—收尘石粉混凝土的强化策略,可减小组合柱的长细比,调控大长细比组合柱的抗压失稳破坏,提高抗压刚度而减小抗压变形和蠕变,提高组合柱的抗压承载能力,表面可采取嵌、包、铆、磨、涂等传统装饰工艺处理。还涉及一种半装配竹胶板—钢管收尘石粉混凝土组合柱的制作方法。属于工程结构承重柱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结构承重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装配竹胶板—钢管收尘石粉混凝土组合柱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竹材资源十分丰富,竹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优先主题。目前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竹材最广泛的产品是竹胶板,但竹胶板在结构工程领域的应用主要作为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室内装饰材料等,应用面窄小且方式单一,作为工程结构承载单元应用很少,尚处于低端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竹胶板利用方式。
近10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飞速发展,年消耗混凝土约18亿立方米,约占全世界的50%。为生产如此体量的混凝土,开采、破碎小颗粒卵石和砂石过程中产出了大量的石粉尘废弃物,据环保部门估算,我国每年约回收3000万吨的石粉尘废弃物。空气中的石粉尘是PM2.5的主要污染源,回收后难以利用,需要填埋处理防止二次环境污染,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土地资源。当前收尘石粉(即回收的石粉尘)废弃物的科学高效处理,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收尘石粉的相关应用研究极少,使用微乎其微,开拓收尘石粉的应用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展工业废弃收尘石粉的回收利用,开辟竹胶板在结构工程领域中利用的新途径,提供一种半装配竹胶板—钢管收尘石粉混凝土组合柱。该组合柱复合整体性好,制作成本低、绿色环保。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装配竹胶板—钢管收尘石粉混凝土组合柱的制作方法,该方法装配简捷,制作成本低,绿色环保。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装配竹胶板—钢管收尘石粉混凝土组合柱,包括:竹胶板层、钢管、收尘石粉混凝土柱、若干带螺纹的钢拉杆和若干螺帽;收尘石粉混凝土柱位于钢管内部,竹胶板层黏贴在钢管的外壁上;收尘石粉混凝土为掺入收尘石粉的水泥配制成的混凝土;钢拉杆为直杆,钢拉杆呈十字交错形式垂直于钢管的轴向设置,钢拉杆的两端均配设有螺帽,螺帽与钢拉杆的螺纹连接。
优选地,单层竹胶板层由若干块长条片状的竹胶板围绕钢管侧表面黏贴拼合而成,每片竹胶板的厚度为10-20毫米,竹胶板层的层数为2-5层。采用这种结构后,竹胶板层制作简单,在保证竹胶板层的刚度要求的同时竹胶板层表面可采取嵌、包、榫、铆、磨、涂、绘、贴等传统工艺方法对组合柱表面进行修饰。
优选地,竹胶板的拼合方式为正接合、正卡交错接合或卡接合。
优选地,相互黏贴的竹胶板的胶合面上涂刷有环氧树脂粘结胶,竹胶板层与钢管外壁之间的胶合面上也涂刷有环氧树脂粘结胶。采用这种结构后,利用环氧树脂粘结胶将竹胶板进行黏贴得到竹胶板层、将竹胶板层黏贴在钢管上,在保证黏贴效果的同时实现便捷黏贴。
优选地,钢管的为一体成型的正方形、长方形、L形、T形或十字形的钢管;钢管的壁厚范围为1-3毫米。采用这种结构后,可以制作不同横截面形状的组合柱,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优选地,组合柱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L形、T形或十字形。采用这种结构后,组合柱横截面形状多样化,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63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