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触发的载药硫化铜纳米笼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7560.0 | 申请日: | 201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3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薛鹏;李倩;康跃军;张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47/69;A61P15/14;A61P35/00;A61K3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触发 硫化铜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的合成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从合成氧化亚铜、空心硫化铜以及最终的载药及相变材料的封装等各步的具体方法。温度触发的载药硫化铜纳米笼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水合肼还原法合成氧化亚铜(2)离子交换法合成空心多孔的硫化铜(3)利用物理吸附法在空心多孔的硫化铜载体内包裹上抗癌药物阿霉素(DOX)和光敏剂二氢卟吩e6(Ce6)(4)利用相变材料把空心硫化铜表面的孔堵住,从而将药物牢牢地锁定在载体内。所得到的复合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具有高的药物上载量、精准控制释放、并且可达到药物零释放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药物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温度触发的药物释放以及光热/光动力/化疗与一体的联合疗法的硫化铜纳米笼的制备与用途。
背景技术
对于光热治疗,开发具有优良特性的光热转化剂是取得有效光热治疗的关键。目前金属纳米材料、金属硫化物材料、碳纳米材料、有机材料等多种类型的光热转化剂被广泛用于肿瘤的光热治疗。在众多类型的光热转化剂中,近年来报道的金属硫化物纳米颗粒备受关注,且基于中空的纳米药物输送系统已被开发用于光热/化疗协同治疗,中空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光热转换效率并可包埋抗癌药物。其中,空心硫化铜纳米颗粒因其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光热转化效率而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光热治疗平台。空心硫化铜纳米颗粒,具有内腔容量大和介孔粒径可调控,可作为潜在的药物载体,将纳米药物输送到肿瘤区域。这为硫化铜纳米颗粒在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联合治疗的理念得到了众多科学家认可。近几年,诸多用于联合治疗的纳米药物合成和开发用于肿瘤治疗。其中,阿霉素(Doxorubicin, DOX,别称:多柔比星;亚法里亚霉素等,化学结构式:C27H29NO11,CAS号:23214-92-8,相对分子量:543.52)。由于其自身具有良好的亲核性,被载体运输到肿瘤部位后,很容易进入到细胞核内,并与细胞核结合,从而阻断细胞复制过程,杀死细胞,一直被广泛用来作为化疗药物的首选。 在光动力治疗方面,光敏剂二氢卟吩e6(Chlorin e6 , Ce6, 化学结构式:C34H36N4O6,CAS号:19660-77-6,相对分子量:596.68)。具有两亲性能(亲水性和亲脂性),能产生良好的肿瘤/正常组织比率,吸收波长在红光区(664nm),且产生单线态氧量子产率的能力高,暗毒性低,因此可以很好的用于肿瘤的相关治疗。
同时,近年发展起来的热敏相变材料也备受关注。即通过在纳米材料中引入相变材料,然后利用光热效应引起的局部温度升高,使热敏相变材料从固态变为液态,从而将纳米粒子包裹的药物释放出来,达到在肿瘤部位定点定时释放的目的。
发明内容
由于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递送载体其作用单一,不仅无法达到精准的药物控制释放,而且生物相容性、降解性较差,本发明旨在合成一种具有较良好好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同时又能精准控制药物的释放,温控药物释放的作用下结合传统化疗方法和光热以及光动力疗法的新型药物递送平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温度触发的载药硫化铜纳米笼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将二价铜盐加入异丙醇溶液中,然后磁力搅拌至硫化铜完全溶解;
(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磁力搅拌几分钟至溶解;
(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搅拌约10 min;
(4)向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合肼(N2H4∙H2O)溶液;常温下磁力搅拌约10 min,直至生成橙色溶液,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三次,离心分离得到Cu2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75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