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9593.9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8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刚;王喜安;陈晓清;赵万玉;陈华勇;唐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5/00 | 分类号: | E02B5/00;E02B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王璐瑶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基消能型 泥石流 排导槽 设计 方法 | ||
1.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所述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包括若干按一定间距设置的肋槛(1)及其两侧的侧墙(2),其特征在于:肋槛(1)沿泥石流运动方向的反方向呈拱形,拱脚处镶入侧墙(2)基础或与侧墙(2)基础连成整体,所述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拱形肋槛(1)设计方法步骤如下:
(一)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排导槽设计宽度B、单位m;将排导槽设计宽度B代入公式a=B/2,计算得到拱形肋槛(1)的半拱宽a、单位m;
(二)根据土压力计算公式,确定肋槛(1)所承受的土压力荷载q1、单位kN/m;根据泥石流冲击力计算公式,确定肋槛(1)所承受的泥石流冲击荷载q2、单位kN/m;将土压力荷载q1和泥石流冲击荷载q2代入公式μ=q2/q1,计算得到荷载特征系数μ;
(三)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确定侧墙(2)基础对拱脚的最大横向支撑力Fxmax、单位kN;将侧墙(2)基础对拱脚的最大横向支撑力Fxmax代入公式λ=Fxmax/q1,计算得到侧撑特征长度λ、单位m,式中q1为肋槛(1)所承受的土压力荷载、单位kN/m、由步骤(二)确定;
(四)以拱轴线两侧脚点连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以泥石流运动方向的反方向为y轴正方向,y轴顺时针旋转90°为x轴正方向,然后确定拱形肋槛(1)的最优拱轴线方程为
式中,μ—荷载特征系数,由步骤(二)确定;
a—拱形肋槛(1)的半拱宽,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
λ—侧撑特征长度,单位m,由步骤(三)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自然沟床纵坡比降ic;根据泥石流类型,确定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和相邻肋槛(1)间的肋间距L、单位m;将自然沟床纵坡比降ic、肋间距L和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代入公式H=(2+icL/2)(1-n),计算得拱形肋槛(1)高度H、单位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稀性-过渡性泥石流,相邻肋槛(1)间的肋间距L为10-15m;针对水石流-泥流,相邻肋槛(1)间的肋间距L为15-20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稀性-过渡性泥石流,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为0.40-0.50;针对水石流-泥流,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为0.50-0.6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肋槛(1)厚度b为0.8-1.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肋槛(1)所承受的土压力荷载q1为饱和土压力荷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肋槛(1)所承受的泥石流冲击荷载q2不包括巨石冲击荷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荷载特征系数μ为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侧撑特征长度λ为3-6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959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气动码头防撞系统
- 下一篇:一种简易拦沙促淤坝及其建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