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快速切换方法、装置及其相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3667.6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5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欧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 |
代理公司: | 11308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海荣<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源光纤网络 工作模式 无源光网络 快速切换 配置参数 切换模式 工作模式配置 触发条件 接口切换 设备重启 网络类型 自动切换 检测 预设 源光 申请 | ||
本发明公开了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快速切换方法、装置及其相关设备,属于无源光网络技术领域。该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快速切换方法包括:当预设的触发条件被满足时,检测无源光纤网络接口的切换模式;根据检测的该切换模式,确定该无源光纤网络接口切换后的工作模式;获取与确定的该工作模式相对应的配置参数;根据该配置参数,将该无源光纤网络接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对应的工作模式。本申请可以根据无源光纤网络接口的各种工作状态自动切换为对应的工作模式,无需进行设备重启,从而提高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切换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源光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快速切换方法、装置、接口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光源网络是一种纯介质网络,避免了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是一种点对多点的光纤传输和接入技术,下行采用广播方式、上行采用时分多址方式,可以灵活地组成树形、星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在光分支点只需要安装一个简单的光分支器即可,因此具有节省光缆资源、带宽资源共享、节省机房投资、建网速度快、综合建网成本低等优点。
目前有部分支持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网无源光网络)、GPON(Gigabit-Capable PON,无源光接入系统)上联制式切换的设备,减少了运维成本和网络升级换代时的设备替换投资,兼容性较好。但这些设备检测上联模式的速度很慢,需要依次切换工作模式然后重新尝试通信,而且在检测到需要切换上联模式时,需要重启PON-MAC芯片或者重启整个接口设备。这些问题都极大影响了设备投入正常使用的施工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快速切换方法、装置、接口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切换速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快速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预设的触发条件被满足时,检测无源光纤网络接口的切换模式;
根据检测的该切换模式,确定该无源光纤网络接口切换后的工作模式;
获取与确定的该工作模式相对应的配置参数;
根据该配置参数,将该无源光纤网络接口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对应的工作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快速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当预设的触发条件被满足时,检测无源光纤网络接口的切换模式;
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检测的该切换模式,确定该无源光纤网络接口切换后的工作模式;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确定的该工作模式相对应的配置参数;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该配置参数,将该无源光纤网络接口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对应的工作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接口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时实现上述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快速切换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快速切换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快速切换方法、装置、接口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检测无源光纤网络接口的切换模式,根据该切换模式确定无源光纤网络接口切换后的工作模式,并与确定的该工作模式相对应的配置参数,将该无源光纤网络接口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对应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无源光纤网络接口的各种工作状态自动切换为对应的工作模式,无需进行设备重启,从而提高无源光网络类型的切换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36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