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烃多级流化催化反应方法及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4828.3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0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石宝珍;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宝珍;石林 |
主分类号: | C10G51/02 | 分类号: | C10G51/02;C10G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4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多级 流化 催化 反应 方法 反应器 | ||
1.一种石油烃多级流化催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反应方法在一个反应器内实现分区多级反应,包括原料油一级反应、二级反应、轻烃和/或循环油裂解反应过程;该方法中催化裂化原料油一级和二级反应过程中实现催化剂置换和两级接力反应,也实现轻烃或/和循环油的两级反应;这些反应在一个反应器内不同区域实现;轻烃和/或循环油第一级反应在独立的反应区进行;所述反应器自下而上由第一反应段(110)、催化剂分流器(114)、第三反应段(121)、第二反应段(141)和沉降器(151)组成,所述第一反应段(110)、第三反应段(121)和第二反应段(141)内分别对应设有第1反应区(115)、第3反应区(125)和第2反应区(145);
催化裂化原料油(Y)先进入第1反应区(115)在催化剂环境下进行第一级催化裂化反应,随即在第1反应区出口进行催化剂分离,油气经设在第三反应段(121)内部的第1反应区出口物流输送管(122)向上进入第2反应区(145)继续深度裂解的第二级催化裂化反应,第一催化剂(A1)在原料油入口(113)下方进入第一反应段(110),在预提升介质(G)作用下进入第1反应区(115);第2反应区的物流进入沉降器(151)内进行气固分离;
第1反应区(115)采用提升管反应条件,其出口设置催化剂分流器(114);
第二催化剂(A2)在第三反应段(121)进入第3反应区(125),轻烃和/或循环油进入第3反应区(125)在第二催化剂(A2)环境下,进行独立的第一级催化裂化反应;然后第3反应区的催化剂和反应产物向上进入第2反应区(145)继续进行第二级催化裂化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多级流化催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
反应过程在一个上下分区的石油烃多级流化催化反应器内完成,经历以下步骤:
第一催化剂(A1)从第一催化剂进入管(118)进入第一反应段(110)的预提升段(112)被预提升介质(G)流化输送到第1反应区(115),原料油(Y)经过原料油入口(113)由蒸汽雾化后进入第一反应段(110)的第1反应区(115)内,与第一催化剂(A1)混合接触气化并进行第一级催化裂化反应;完成第一级催化裂化反应后,直接从设在第1反应区出口的催化剂分流器(114)分离出部分催化剂,分离出的催化剂沉降进入下方的第一汽提段(131)汽提后从待生剂输送管(134)流出反应器;油气经过第1反应区出口物流输送管(122)进入上方的第2反应区(145)进行第二级催化裂化反应;
第二催化剂(A2)从第二催化剂进入管(128)进入设在第一汽提段(131)和第二反应段(141)之间第三反应段(121)的第3反应区(125),轻烃和/或循环油进入第3反应区(125),在第二催化剂(A2)环境下进行独立的第一级催化裂化反应;然后第3反应区的催化剂和反应产物(P3)向上进入第2反应区(145)继续进行第二级催化裂化反应;
在第3反应区(125)内用蒸汽进行催化剂流化,使该区形成流化床或湍流流化床状态,这些蒸汽同时进入第2反应区(145);
第2反应区反应后的气体和催化剂输送到沉降器(151)内进行气固分离,反应产物(P)流出沉降器;
第2反应区反应后的催化剂从第2反应区催化剂回流管(148)直接进入第一汽提段(131)的第一催化剂汽提区(133)与经催化剂分流器(114)从第1反应区(115)分离的催化剂一起进行汽提,汽提后从待生剂输送管(134)流出反应器;或者在第2反应区外设置第二汽提段(143),汽提后的第二待生催化剂(B2)从催化剂流出管144流出反应器;
多种原料在第3反应区(125)反应时,原料按沸点或终馏点分层进入第3反应区(125)进行反应,沸点或终馏点低的组分在下层进入第3反应区(125),沸点或终馏点高的组分依次在上一层进入第3反应区(125);当轻烃和轻循环油组分同时在第3反应区(125)反应时,轻烃在第3反应区下方进入反应区,轻循环油在轻烃上方进入第3反应区(12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油烃多级流化催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反应区(115)采用提升管,第3反应区(125)采用湍流流化床或循环流化床反应形式,第2反应区(145)采用循环流化床或湍流流化床反应形式,所述湍流流化床气体表观流速小于1.2m/s,所述循环流化床气体表观流速1.2-4.0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宝珍;石林,未经石宝珍;石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482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