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色高性能3D打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5745.6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8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车玉君;宋怀印;贾天怡;顾怀全;杨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B33Y10/00;B33Y70/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俞琳娟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色 性能 打印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性能3D打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能够赋予3D打印混凝土优异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绿色高性能3D打印混凝土特征在于,包括:3D打印胶凝材料、3D打印标准砂、和3D打印塑化剂(为3D打印胶凝材料质量的2.0%),其中,3D打印胶凝材料包含:硅酸盐水泥70~80份,辅助胶凝材料14~24份,硫铝酸盐水泥3~5份,晶种1~2份,3D打印标准砂与3D打印胶凝材料质量之比为2~2.5:1。制备方法的特征在于:按重量称取3D打印胶凝材料1份、3D打印标准砂2~2.5份、和3D打印混凝土塑化剂,3D打印混凝土塑化剂占3D打印胶凝材料质量的2%,水胶比为0.38~0.4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高性能3D打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以数字3维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将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1]。因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的《知识产权重点支持产业目录(2018年本)》明确了国家重点发展和亟需知识产权支持的10个重点产业,其中3个提到了3D打印产业的发展。
无模增材建造是基于3D模型将3D打印混凝土挤出3D打印机喷嘴逐层铺设材料建造3D结构的一种新兴技术,建造过程不使用模板,也无须振捣[2-5]。它将“数字世界”和“实体世界”连接起来,实现了“数字向实体”的转换,是一场真正的建造革命。该技术使得传统的建造技术被数字化建造技术所取代[6],颠覆了传统建造工艺和施工技术,对于推动建筑产业自动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7,8]。随着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工程建造建设概念的转变,实现快速、高效的自动化建造已成为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9]。
但是,普通混凝土的性能,特别是工作性,已经无法满足其技术要求。在一定的打印条件下(打印头喷嘴形状和大小、喷嘴至试件表面的距离、挤出速率和打印速率等),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挤出性、建造性、凝结性、粘聚性和力学性能等[10,11]。因此,亟需发明一种高性能3D打印混凝土,以满足增材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
引用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北京,2017.
[2]R.A.Buswell,R.C.Soar,A.G.F.Gibb,A.Thorpe,Freeform Construction:Mega-scale Rapid Manufacturing for construction,Autom.Constr.,16(2007)224-231.
[3]W.Gao,Y.Zhang,D.Ramanujan,K.Ramani,Y.Chen,C.B.Williams,C.C.Wang,Y.C.Shin,S.Zhang,P.D.Zavattieri,The status,challenges,and future of additivemanufacturing in engineering,Computer-Aided Design,69(2015)65-89.
[4]张大旺,王栋民,3D打印混凝土材料及混凝土建筑技术进展,硅酸盐通报,(2015)1583-1588.
[5]G.Ma,Z.Li,L.Wang,Printable properties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containing copper tailings for extrusion based 3D printing,Constr.Build.Mater.,162(2018)613-627.
[6]丁烈云,徐捷,覃亚伟,建筑3D打印数字建造技术研究应用综述,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5)1-10.
[7]尤完,3D打印建造技术的原理与展望,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5)76-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师范大学,未经贵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57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火门耐火层材料
- 下一篇:一种水泥基修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